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电影,除了好莱坞电影给人以重大的视觉冲击,更在于它能否反映一个时代,能否传递一种思想。我一直喜欢看好莱坞科幻大片,像爱情片、文艺片等其它片子都很少接触,可是整理思绪之后,我才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爱上一种片子,它能传递一种感情与温情,它能讲述一种精神。
很显然,六爷不是一个好父亲,却是个实打实的纯爷们,一个保留着过去好的坏的普通小老百姓。他打架、斗殴、无所事事,更没有做好丈夫和父亲,但是年将六旬了,一只脚都要踏进坟墓的他,却始终如从前一般重义气,讲情义,善良,有人情味,更重要的是对儿子晓波无可奈何的爱。这在当今这个世界,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就连那个富二代飞儿也难得给予尊敬。
的确,这个世界是变了,人们变得怕事,笑着嘲弄他人的痛苦,无所谓的拿碰瓷说事,为了自己利益可以牺牲任何东西,为了赚钱什么都做得出来,的确,六爷是个混混,却是个正直,分得清对与错的混混,他固执的活在自己的过去里,和现在的社会以及自己的儿子有着不可逾越的代沟。
飞儿是一个富二代,吴亦凡将这个角色演得淋漓尽致,不止是他冷酷帅气的外表,还有着那颗叛逆不满周身一切的心。飞儿真的很帅,但我最喜欢的是他浑身散发的那股冷静气质,这般冷静的脸,让我能感觉到这个富二代的丰富经历,不是见得多看得多经历得多,又怎会有如此的冷静。飞儿房间里摆放杂乱的书,让我感觉到这个聪明青年的叛逆缘由,至终还是太年轻了,年轻聪明的他,什么物质都不缺,缺的是心里的东西,他的怀疑他对世界的不满全部从叛逆中体现了出来。
直到那通语无伦次的电话,才让我真正感觉到飞儿不过是跟我们差不多年龄的会慌张害怕的孩子。六爷可以说是飞儿内心的救赎,
所以他发自内心的尊敬六爷,再也没有了原先的猖狂,他懂六爷。 但晓波呢,父子之间没有隔夜仇,缺少的不过是互相的理解罢了。一群孩子之间的打架斗殴在一个老头子的掺和下偃旗息鼓,这一幕幕的甚至带着些戏剧性,将老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问题摆在了明面上,六爷一直说,他不想将事情闹大,在他眼里,那群人不过是孩子而已,打打闹闹的,不至于出人命。他认为,一切都应该按规矩办事,在一个理字。所以他从来不为晓波的错辩解,错就是错,一事归一事。 可是这场平息了的斗争却在突然之间上升到社会毒瘤问题。剧本写得真的很好,一环扣一环,将爱情,友情,亲情,温情演绎的淋漓精致,讲现实刻画得如此真实。人情冷暖也好,现实残酷也好,可是不要忘记了,还有真情。电影里还有两个分支矛盾,是小飞父子、晓波父子之间的代沟。这种矛盾是必然存在、必然无解的,剧里果然也用亲情打混过。代沟矛盾当然可以长篇大论,但是那也太文艺片了。你觉得这个是文艺片吗?它看上当然像个文艺片,但它不是。它是正义必胜片,又称为“主流贺岁喜闻乐见”片。因此它必须在剧情过完2/3的时候,推出一个大boss让你看完过瘾、过个好年。
其实不只是老炮儿,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对新生的一代看不惯,吃,喝,玩,乐,任性,骄纵,自我,叛逆……凡是不符合他们三观的都会被否定,被批判。就像八零后的人看九零后的人,看他们正年轻,看他们正当季,这个社会曾经属于八零,但最终会属于九零,八零不愿承认社会是属于新一代的,因为他们曾经来过,曾经留过,曾经努力过,曾经奋斗过,这里有他们打拼过的痕迹,有他们创造过的奇迹。如果把自己的世界拱手相让,那么便使自己的青春无处安放。承认别人意味着否定自己。每个时代的人都存在个人主义的幻想,袖手旁观,毫无作为,就等于承认自己老了,无力改变这个世界了,最终会被这个世界所淘汰,所以,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和能力,哪怕不出手也要发声,哪怕无力改变,也要苟延残喘,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教训、指导年轻人的人生方向,并从鼻腔里发出“哼”的一声,做为面对他们幼稚的回应。
酒馆里父与子谈及母亲的话题,表面上看是儿子逆孝不道,按照中国古训所示,无论怎样,都不应该冲老子大喊大嚷,拍桌子,翻脸子,因为他是你老子。但是从尊重人性,人人平等的观念来看,老子与儿子是人格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父母或是子女,应该了解和倾听对方对自己的不满和心声。在孩子童年的成长教育和家庭关怀里,父爱的缺失或偏差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和阴影,这也是为人父母应该警醒的反思。
我很认同老炮儿的江湖秩序,认理不受欺,能屈能伸。能为朋友出钱摆事儿,能为儿子挨揍忍疼,也能组织思路绝地反击。
站在2015的边缘,我想用这部电影来提醒生活中的每个人:追求每个人都有,愿你的追求有其存在价值,愿你的一生有着可以舍弃一切仗义,有着情感无悔的交流。学生的我们或多或少和父母发生过冲突,每个人都会有错误,都值得被原谅,都值得去爱护,更何况是父母呢?也许他们过去忽视了你,但是那颗为你牵挂的心不曾变过。影片中的六爷用着他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儿子,那是他的爱,他的守护。他有着他的坚持,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一次为了某个人牵其一生。会来看这部电影的初想法是奔着演员去的,然而当我真正看了故事之后,是奔着这样一种社会的精神价值去的,现代文化需要精神,需要思想。我想老炮儿在这方面做的是很好的。这是一部让你看了还想在看一遍的电影,让观众可以再走后再盯着屏幕看还有没有的电影,这才是传媒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
老炮儿在片中可算是一位平凡的父亲。父爱如山,其实平凡的人里或许也有着伟大的一面。母亲的伟大在于,宁愿承受巨大的痛苦也要给予新的生命,终其一生,都将给予这生命无私的爱。相较而言,父亲的爱更显深沉,深沉得让人容易忽略,乃至质疑爱的存在,这不过是爱的形式不同而已。父亲的伟大在于,他扛起的是一个家的责任,捍卫的是一个家的安全。所谓的保家卫国,对于个人,家在国前。而在所谓的父亲眼中,身后便是家,便是责任,既无法懦弱,也不能退缩。影片中老炮儿有一句话,像是道出了父亲对于孩子的态度,原话忘了,大意是,自己的事自己圆,儿子圆不了的事父亲圆。这既是对责任的诠释,也是对父爱的诠释。
老炮儿是个真正心存善念的人,他在自己非常困难的时候依然愿意帮助别人,他有自己的底线,比大多数人的底线更高尚,这些在有人要跳楼时他面对那些围观起哄的人时表现得很彻底。他又有些固执和自以为是,对霞姨的关心假装不知道,坚持不报警总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事情,总以为自己可以把事情解决。
其实,在他打听张小波下落时,他听不懂法拉利是什么意思时,他就该意识到自己与现在的世界的差别了,但是他没有,于是后来他的一个哥们三儿真心想帮他,却越帮越忙。他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却总是帮助别人,即使是过命的交情,他都不想去麻烦。
他和儿子是一对很有代表性的父子,他不会表达自己的爱,儿子用叛逆抗议;他假装不在乎,儿子假装自己很强大。实际上他们是互相爱着的,所以在知道儿子出事时,男主慌了,看到爸爸来救自己时,儿子震惊了。他们假装不在乎彼此,却偷偷的看对方,眼神里有担心,有惊讶。儿子把叛逆和装出来的强大表现得淋漓尽致,没和爸爸和解之前,他总是带着大大帽子,装出冷冰冰的样子。这就是六哥和小飞父亲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崇尚暴力的老一辈人里,草根和权贵的矛盾。这本来是个真正的矛盾,但剧情没有探讨。所以总的来说,这应该是个很沉重的,带有怀旧气息和时代敏感度的片子,但它表现为一个闹剧,闹完了还要打boss,怎么喜庆怎么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