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唱歌就爱跑调!但是抱着吉他就能轻松把调带回来了!没吉他就跑飞了
这是一个伪命题,大多情况下唱歌跑调的人是不会乐器的。
对于音乐只有粗略的了解,所以就抛砖引玉了。会产生这个疑惑是因为会乐器似乎代表这个人音感好,即音准,而音准好似乎表示这个人唱歌不跑调。所以矛盾了。但是这两者之间只是高概率的关联性,并非是绝对的。先普及一下音感的解释,一般来说有绝对音感和相对音感,绝对音感能够分辨任一音的音名及音高,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极少,相信题主男朋友也不是;再就是相对音感,相对音感分辨其他音和此基准音的音程或调性上的相对关系,普通人很多相对音感就可以很好(这就是为何有些人没有乐器训练就可以唱好歌),练习乐器的人只是可以在上面有所加强,可以辨别音程,这其实证明这两者是一个促进与被促进的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我们日常更经常见到的是练习乐器的人会很容易指出别人唱歌跑的是哪个音程(正如题主)普通人可能仅仅就觉得这个歌怪怪的,而不是避免自己唱歌不跑调。因为通俗意义上的跑调可能包括音准其他的东西,比如对于歌曲本身的熟悉度(有些人可能对于五线谱比较容易把握旋律,但是光听过一首乐曲就不容易重述旋律),再比如发声(一个专业的歌手需要进行对于气息、骨骼和肌肉的控制的训练,而这些在乐器训练中并没有),再比如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一个人能否立刻根据自己听力反馈的曲调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歌手在大场子唱歌很可能走调,因为场面相对嘈杂,反馈机制被剥夺了)。因为一个人听到自己唱的是通过骨骼传播的,而别人听到是通过空气介质传播的,所以反馈机制的可能问题是一个人对于通过外界空气反馈的音准比较敏感(在听他人演奏的时候),而对于自己的声音反馈比较不敏感。就音感本身,其实也是问题重重。现代的乐器教学并不完全对一个人的音感要求很高,因为买到的钢琴小提琴等等都已经调试好音了。如果一个人识谱能力好,再加上好的辅导,勤练习,即使音感不是很好,但是有十年的乐器经历也是可能的。这与旧时音乐家对‘音感’这个词被重视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那个时候远没有调音器等等工具,所以练习乐器的人有很好的音感是很重要的。有这样的种种因素,我乐器好然而唱歌走调是完全可能的。有些人甚至说这是两种能力,但是现在的神经科学还没有研究过跑调到底是由哪些脑区负责,所以我也无法下定断。
如果一个人会乐器或者说乐器伴奏唱歌的时候,那个时候还跑调,说明这个人的乐感真的是很有问题,因为伴奏的音乐它本身就是一个吊,而那个人在唱歌的时候会紧紧的跟着伴奏的调去发声,这样的话如果还是跑调的话,那就说明自己的听力能力太差,对音乐理解能力太差。
明显没关系。唱歌跑调的人是自身天生这方面有缺陷,不能学习弦乐。(有种说法跑调可以改善,待验证!)但是可以学习钢琴,鼓,弹拨类乐器。
学弦乐一般音很准,且是固定调耳朵。学钢琴的音不准多是因为老师教的有问题。学管乐的音不准是因为吹管乐会对发声机能造成损害。小提琴要是耳朵不好基本是拉不好的,尤其是换把位的时候,滑音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你不那么容易跑调,毕竟练耳好。但是,跑调的问题时有发生,即使是最厉害的歌手。这也和很多因素有关的,假如让你男友边弹边哼都跑的话,只能说可能天生就是容易跑调。跑调的问题声乐上也只能通过钢琴来纠正。还有就是气息控制的问题,这种老实讲其实不那么多。而且即使跑了也是微微的跑调,几乎听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