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具有随机性。声乐,顾名思义,“声”是声音,“月”是音乐,声乐集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于一身,演唱者心理变化会对考试成绩产生致命影响。心理素质直接决定成绩,怯场、紧张会使歌唱者声音转调、“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更有甚者会短暂失声。艺考是很残酷的,并不是一条捷径,相比高考来说,艺考才是真正的独木桥,掉下去了只能重新来过。
现在回想起来,我只能说,艺考那一年,是我最努力最积极向上的一年,也是我最跌宕起伏的一年。我记得最深刻的是,我背着很重的画板,提着画箱,里面有我要用的所有画具和颜料,参加完艺考挤上地铁回到位于昌平的画室。冬天很冷,大家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挤在我前面的人的羽绒服帽子绒毛堵在我脸上,差点窒息而又没法后退。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大概是世界上最渺小的人,却有着别人觉得讽刺的画家梦。
我当年编导联考时,考生3500人左右,过线率百分之九十,a证率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最终考上大学的,百分之二十不到。如果走联考的话,我省去年是按照联考排名录取的,一百96名之前才有戏 。当年省内录取人数80多个。外省的话得还要文化分,录取了1百多个,除了联考排名靠前,文化分得要近乎400分以上。
基本上有艺考想法的学生从高二、高三,甚至高一就要开始准备,要对自己所想考专业的专业技能进行学习和培训。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期间文化课也不能落下,虽然艺术学校文化分相对要求较低,但是高考也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马虎,所以想要“二者兼得”也是对于艺考生的一个挑战。
艺考生想上学校,除了统招,还必须通过学校自己的考试,加上提前批填志愿的赌,赌输了可能就没学可上,或者放弃为艺考做的一切去和普通考生走文化考试。由于第一条的不确定性,复读才是艺考的噩梦。
艺考生在决定要艺考的时候,就面临着将自己的一半学习时间分给专业课的代价。我的意思是,同样都是三年高中,艺考生只有一半的时间学习文化课,却考一样的试卷;如果要上好大学,文化课至少也要通过二本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