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下我个人的感受吧:小时候看《三毛流浪记》就是单纯的当本故事来看,那个时候对于这个故事的感受大概是:那个时候的人真冷血,穷苦人家的生活得日子真幸苦,三毛真聪明之类的。但是长大后就觉得这故事真恐怖。
我一直觉得一本书是为了弘扬真善美,正义勇敢的主人公一定为打败邪恶的黑势力,但是三毛的结局该怎么说呢,反正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压抑。我觉得三毛作为主角,应该有主角光环,虽然开头吃了很多苦,结尾的时候三毛找到个有钱的老爹,我想主角总算是苦尽甘来了。结果三毛到后面居然不是这位有钱“老爹”的亲生儿子,不过这就算了,毕竟这位有钱老爹认他做干儿子,但是我万万没想到最后一把大火烧毁所有,三毛和他的小伙伴只有继续开始流浪的生活。也许是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讲真我真的接受不了这么赤裸裸、残酷的结局。
《三毛流浪记》我觉得对于现代生活得孩子而言太残酷了,好人没得到好的结局,继续流浪过着食不果腹的流浪生活。《三毛流浪记》描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生活,小时候不能理解,现在长大了看发现里面充满了很多细思极恐的剧情,和现在的动画《熊出没》等差别极大,有小朋友看了这片子曾问过:为什么里面的人过得这么苦还活着?这部片子和那个时代一样,是部写实片,如果三毛不是主角这样的人应该死了很多次,他太善良了,也太多管闲事了。
这部片子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看的,反而长大了不敢看。在动乱的国家时代下不会存在百姓的幸福,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独善其身,好的极好,苦的极苦,也是在这种氛围下,人人都想好,人人都只顾自保,到最后扭曲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记得小时候家里电视节目比较少,能看的东西很少,《三毛流浪记》就是一个非常好看的电视剧。
那时候没事在家就守在电视旁看这部剧,虽然说现在对整个剧的剧情已经没有太多的印象,但是有一些剧情还是能记着的。
比如说三毛虽然是一个流浪汉,但是他非常的热心,他在桥上看到一个蹬三轮车的老伯费劲瞪着不断向后滑的三轮车时,便会搭把手默默地推推车子。
天气很冷的时候,躲在屋檐下的三毛会拿起报纸套在头上,做成衣服的样子为自己挡风…这也体现出了都是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
当然比较有趣的还是怎么跳伞的时候落到了树上下不来。虽然有趣,不过着实心酸一些。
其实对于剧中的三毛来说他最想要的就是能吃上一顿饱饭,但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之下这种简单的要求有时候比登天还难。
《三毛流浪记》也是将旧上海的这种黑暗的压迫写的淋漓尽致,在旧社会下人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儿…其实三毛也是这样的。
《三毛流浪记》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意义,适合小孩子看也适合大人看,我是看着它长大的,每一个年龄段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里面的三毛以漫画的形式出现,他从小孤苦无依,一个人东奔西走受尽了磨难。里面有很多恃强凌弱的人都欺负他,但他不畏惧强暴,依然在风雨飘摇的生活中执着成长。
我很同情三毛的经历,同时又感觉自己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我也痛恨那些欺负三毛的坏人,他们有一副丑恶的嘴脸。
它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实则又蕴含很多人生道理。它赞扬了三毛坚韧不拔的性格,讽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无情。
我作为大学生再看《三毛流浪记》仍然感触很深,它以三毛这样一个小孩的视角,揭示了那个年代的动荡不安和人性丑恶。
其实它很真实,体现了残酷的社会但也不乏温暖。就像三毛通过帮助别人从而得到别人的帮助,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也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三毛是顽强的,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他的品质还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与现在不同,三毛出生的时代是艰难的。物质条件远远不及现在,生活水平也是非常的落后。可是三毛没有因为没有面包,没有床铺就自暴自弃。
在他的心里,垃圾桶里可以睡觉,这就是床,报纸可以挡风,这就是被子。没有爸爸妈妈,可是有太阳和月亮,这些给他带来温暖和爱就是他的亲人啊。自己受人欺负有手无缚鸡之力,可是心有猛虎,走到哪里都能生存。
小说也好,动画也罢,三毛的乐观坚强是伟大的。我们现在的物质和生活水平不知道比三毛好多少倍,可是我们的意志却不及他万分之一。
撇开故事情节不讲,单是主人公的形象都能给予我们很深刻的道理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同时,老少皆宜,感悟尤深!
小时候喜欢看这部电视剧,很小的孩子在外流浪,虽然说很贫苦,但是很有爱心,在剧中也帮助了很多人,三毛一生的经历都很坎坷,但是非常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