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票房高的不一定是好电影,同样的票房低的也不一定是差的电影。
就像吃饭,有的人喜欢吃鸡蛋,一天可以吃好几个。但是有的人却觉得鸡蛋太腥了,一口都不吃,这是一个道理。现在看电影似乎成了大众唯一的消遣方式,有事没事都想去看看今天有什么电影,这种现象导致了人们的需求急剧增加,而这种需求的增加有导致了电影数量的增加质量的下降。
还有现在电影的受众人群偏年轻化,太有深度的电影不一定可以拿到好的票房,观众不吃这一套。相反的,现在的电影市场好像是能够引起大家心底共鸣的电影可以拿到高票房。例如之前的《战狼2》和现在的《前任3》,都是很好的例子。前任3这部小众电影更是拿下高票房,这是因为它引起了大众的共鸣,大家都谈恋爱,都有前任,当初的分手可能也是那么仓促。所以你看,这么多相似的地方,它怎么能不火呢。
因为那些人没有真正的经历过。
芳华是冯小刚根据自己年轻时候而改编的电影,这个电影具有很强的年代气息,讲述了他们那一代人的芳华。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芳华的故事情节发展还是很紧凑的两个小时,开始到结束说不上带荡起伏但是却让人看着心里难受,虽然我不是那一代人,我也没有真正的经历过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片子。
我们看这部影片是和我们三个老师一起去看的,一共十个人,有一个年岁大了的老师一边看电影一边唱着里面的歌,结束以后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其实感受不大但是这描写那一代人的青春,很残忍但是又确实是那样。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这个片子,因为这部片子没有笑点,有的只是一个一个泪点,有的人看还戳不到他们的泪点看不懂,然后莫名其妙的看着电影院里的人感叹,他们融入不进去所以他们不喜欢。
说实话,看完电影芳华就急匆匆的买了一本原著小说。讲道理没看原著小说之前一直觉得电影芳华拍的不错,甚至好几处都动情时都落泪了,但是看完原著之后才发现电影不过如此。
电影芳华确实很热很火,因为她确实反映出了人性丑陋和自私,但是把电影设身处地的放在那个年代也确实是不合时宜。很多丑陋和黑暗的地方没有揭露出来,社会的不堪和恶毒并没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芳华只能作为一部文艺片勾起人们的情怀却不能作为真正的记录片取抨击当初的社会。
当然,有很多人认为芳华拍的还不错,我也不可否认。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何小萍都有一个刘峰。因为每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和家庭背景不一样,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很正常。
所以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眼中的芳华是怎样的,重要的是你怎么看的。
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喜好,所以就算《芳华》这部电影很火热,但是不代表一定是全部人都喜欢。况且就像人家说的它又不是人民币,不是所有都符合自己的口味。
《芳华》从这部电影开播以来,票房就一路上升,大部分的人都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可是还是存在一小部分人不喜欢。因为这一小部分人跟大部分人的观点和看法都不同,有着自己个人的思想,可能也不喜欢这种类型的题材。
我身边就有一位同事在《芳华》在电影院上映的时候跟我们一起去观看,我们看完都说是挺好看的,就她一个人说没有什么意思,觉得没啥看头。她说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提高不了自己看下去的欲望,所以她自己看到中途的时候就睡着了,要不就在椅子上吃买的爆米花和奶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