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风月》,这或许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也并不为大众熟识。
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巩俐、何赛飞主演的文艺片,讲的是民国时期江南的风月故事。
整体风格都是压抑的,几乎是一开场,我便能看到结局,这样一场戏。
我很喜欢其中的细节,无疑是美的。反复出现的红玫瑰,田田莲叶,两尾鱼,华美的锦绣,昏暗的长廊,城市的灯,城市和乡村的交替,光影变换,镜头语言讲的无声故事,每一帧都值得留存下来。
戏里冷暖色调的变换充满了隐喻,五彩斑斓的夜上海,阴森幽暗的庞府,如意眼中暖色的忠良面孔,青紫色光线中的姐姐秀仪…这是这部戏的魅力所在。
整部影片都是含蓄的,人物台词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眼神、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情绪,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这也让我在看完之后来细细斟酌这一幕幕场景。
我是近几年才开始看张国荣的电影,年岁渐长,也才能看得懂他的一颦一笑。哥哥的演技我不赘述,但凡是看过的,都能体会到。
父母双亡的少年,来到姐姐嫁入的庞家,寄人篱下身不由己,被迫与亲姊乱伦,最终毒害了始作俑者——姐姐的丈夫。
自此十年流落他乡,想去北京,却被大大收留在上海,加入了拆白党,骗取富太太的钱财,美的丑的,来者不拒。征服那些年长的富家女人仿佛让他有一种扬眉吐气的快感,借以冲刷当年的心理阴影。
后来如意在舞厅与他的谈话,忠良说,“我再也不是你们庞府的仆人了”——这句也是长大后的忠良常常重复的,大抵是拼尽全力只为摆脱那段为奴的经历。他一挥手,散落的纸牌中回荡着他的话,“上海是男人的天下!”
江南荷塘深处的大家族,闻着鸦片烟长大的大小姐,都没有十里洋场中周公子这一滴泪来的有韵味。
舅少爷手中的玫瑰和每一个旗袍女人嘴上的胭脂红如出一辙
十年后的见面,何赛飞眼中惊惶。
嘴上的胭脂还是红艳艳。
天香里女人的眉眼和唇都鲜嫩娇艳的如同含了一汪水。
巩俐脱下了红绣鞋,莫名想起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里每天点灯捶脚的姨太太们
都是对性的觉醒,只不过风月里是为爱,灯笼里是为欲
大小姐穿上忠良的牛皮拖鞋时的神情,是不是和捶脚时的轻舒一口气的喟叹一样撩人
然后是,张国荣划过刺绣的手简直美得我心醉。
真羡慕这些女人的梳妆台,装胭脂的瓷盒,熏香的小炉,纠成一团的金线银链。
还有那长三堂子里飘着的花灯和衣裳,妓子招揽客人时娇媚的吴语
(特别心水《海上花》虽然穿的不是旗袍,但灯影对白实在是太有味道了)
最终,他还是爱上了大小姐,然而大小姐已然准备从这场追逐里抽身。
忠良暗恨,于是给她烧了一泡毒烟,庞家两任家主最终都落得无知无觉,灯影下,青衫直缀的少年异常好看啦啦啦啦。
很喜欢整体的意境和氛围,杜可风的摄影风格很适合这部略阴郁的文艺片,无论是深夜荷塘里摇船的青色长衫的少年,影影绰绰满是灰尘的老阁楼,上海滩舞厅的灯火流转,哥哥一袭白色西装意气风发,都太美了。
以及还有出现不到一分钟,惊鸿一瞥的周迅。
那一年,他40岁。时间在他身上好像暂停了一般,那勾人的眼神,那魅惑的气息,说不清道不明。他不是在演戏,放佛演绎的就是自己的人生,真真假假,爱也好恨也罢,到了不过一场梦,梦醒了,魂散了。缘起缘灭,都只记得小时候,你我初见面。
“鸦片是什么,我的乖女儿?鸦片是天地间的钟灵毓秀。”影片开头,一个吸烟的小女孩,站在镜头中央,露出一种诡异的笑容,她根本不懂吸烟意味着什么。像是鬼片的开篇,预示着不好的结局。水中晃动的月影,暗淡的光线,一切都让人感动不安和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