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勇敢、坚韧、兄弟义气、粗中有细。他是一个草莽英雄,懂得运用谋略甚至还有一丝狡诈的气息。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女人和被屠杀的老百姓,毅然进攻平安县城,虽然违抗命令,但是战役最终确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兄弟不顾上级的命令和同僚的阻止,下令进攻山寨,将杀害和尚的土匪(此时这波土匪即将接受共产党的改编)斩首;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战友只身犯险,将自己的政委背出敌人的包围圈;他可以在抗战时和楚云飞出生入死,也可以在战场上对自己曾经的兄弟剑拔弩张毫不退让。在他身上,除了能看到革命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我还看到一种义气。面对说了不到100句话而永别人世的秀芹,他再也没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草莽英雄,可爱可敬。
赵刚:如果没有战乱,他会是一个出色的教师,教书育人,生儿育女安度此生。 但时代改变了他,改变了他原本的命运。他和这支军队一起,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成熟。他曾经是一个标准的儒派书生,但战争的洗礼使他变成一个铮铮傲骨的男儿。他曾经滴酒不沾甚至有些骨板,但和老李的多年相处使他多了一丝圆滑。他从不阿谀奉承,绝不抛弃自己的原则但为了多年的战友情谊也会破例做一些非原则的事情。
楚云飞: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切爱国军官的特点。良好的教育,军人的素质、过人的胆识、文人的傲骨、兄弟的义气、对信仰的绝对忠诚和对家乡故土的无比热爱。他比任何人都爱这片土地,他是一名职业军人,他的使命就是完成领袖的战争使命。在外敌入侵时,扛起自己的头颅与敌人拼搏,誓死捍卫自己的国土。
在内战开始后,消灭政治派系不同的军队,服从自己的信仰。他是一位绝对的爱国者,深知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任何党派任何军队在面对外敌入侵之时,都应该不顾一切将敢于来犯之敌驱逐直指消灭。在他身上又多了一种文人的傲慢和骄傲:“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但是他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或者说他和赵刚一样,都是一个过于理想主义的人。他自己一个人无法改变整个战局的发展,最终随蒋介石一起退守台湾。在临走前的那一刻,他深知自己此生此世不会再回到这片土地上,深深地弯下腰,仰望天空,手捧地上的泥土放到自己的手中。这一刻,让人无言以对,这是一个男人一个军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这是一个铮铮男儿对自己故土深深的情怀。
在之前的抗日剧中,出现过这么鲜明特色有血有肉的军人吗?
在《亮剑》中,他们聪明又狡诈,他们粗暴但勇忍,他们是八路军的高级干部但是身上却有一股有别于异样的草莽英雄气息。
抗日剧人物都多半是非常注重塑造英雄形象,勇敢倔强甚至会接近一种神话的描述,总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
那究竟少了点什么,我觉得正是少了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特殊一面的描述,甚至可以说是反面的描写。 也就是从亮剑以后,我国的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才将更过有血有肉有特色的军人形象战象在屏幕上面。
看看小说《亮剑》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