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张国荣接受星岛晚报采访时说道:我享受一个人的生活,静静地看书,听唱片、看电视、想东西。
位于上海市绍兴路27号的汉源书店,对很多荣迷来讲都不陌生,1994年张国荣拍摄电影《风月》期间就经常跑来看书,2000年在上海举办热情演唱会期间又故地重游。 书店主人说,平时话就不多的张国荣,特别喜欢那里的清幽。在上海开演唱会那天的下午,张国荣曾独自泡了茶,坐在汉源书店里翻看藏书,消磨了几个小时。临行前,他还轻声抱怨,要不是晚上有演唱会,他可以在书店里头呆更长时间。
张国荣与唐先生的恋情公开后,有一次张接受采访时说道:唐先生很爱看书,而且很有见解,有时候我太忙,没有时间钻研一些资料,都是他帮我挑书来看的,唐先生是书局的常客。
张国荣爱读书的习惯不但练就了他儒雅斯文的气质,更是体现在了平日的生活里。例如房屋的设计,直接反映着主人的修养与品位。王家卫御用美术指导、著名设计师张叔平说:“张国荣的静和优雅是去到尽的。比如他的家,一张大桌上只有一支银色的钟仔,一个玻璃烟灰缸,一个白色小瓷器,够了,不多不少,颜色配得刚刚好,真是很美。通常人总会多摆一樽花在一张大桌上,但他没有。所以这其实是经过他设计。他的minimal去到尽,但又有点奢华,elaborate的。你进入他的家,你便马上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他有art sense,每件家具每件摆设都配合很好,看起来全都是没有错的。很厉害,很少人可以做到这样。好good taste。他很干净整洁,家具一尘不染,衣服不会放得太迫,依据颜色类型好好分类。很干净很靓,很厉害。”
虽然是在香港出生英国长大,但是曾见过他八十年代有一张签名是这样写的“饱,知人饥。温,知人寒”。这句话应当是化用《晏子春秋》裡面的“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众所周知,当时大陆正在遭受饥荒,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位富有人文关怀的人。另外他自己也收养了几位世界各地的孤儿,多次给儿童癌症基金捐款,巡回演唱会的收入也会抽一部分捐给当地儿童基金会等等。有句话不是叫相由心生吗?
张国荣在舞台上颠倒众生、形象多变。事实上,除了工作时间外,身为处女座的张国荣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宅男,若没有工作,大部分时间都会呆在家里看书。
张国荣酷爱英国文学,在英国读书时候专修莎士比亚与劳伦斯作品,得过英文朗诵比赛冠军,他能随口颂出莎士比亚戏剧名段,亦欣赏拉赫玛尼诺(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音乐家)、巴里斯尼可夫(舞蹈家)、亨利摩尔(雕塑家)、朱铭(雕塑家)、黄铭昌(雕塑家)、胡安·米罗(雕塑家)等艺术家,喜欢读人物自传。
暮色晚春的落花凝成一出無聲無色的默片,沒有劇本,不必排練,只憑一個飛姿,整座抱恙的愁城頓時激起一串淒美的驚夢。高樓上,悠揚的笙歌還在裊裊訴說著殖民時代的離緒,滿簾著水映照的卻已經是開埠以來最揪心的一場瘟疫。殘雲過處,那個墜樓人滿懷的悲歡都疲累了,輕輕飄散在一塊汝窯瓷枕上,像廣州南越王墓的那一塊,顧不得胭脂的深淺,顧不得別姬的寥落。畢竟是後現代最後一個西關大少,張國榮註定要在薄紗繡帳的一床幽香中永生,留著襟上的酒痕,留著不老的綠鬢,留著一身六朝滄桑的金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