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制作团队是制作综艺节目的,我不清楚拍摄的摄像机有多少台,起码比普通的话剧拍摄要多得多。一般话剧拍摄用三四台就足够了,镜头的切换也不会太平凡,也不会有太多的特写,更多是全景的拍摄。可是昨晚的电视,则沿用了综艺节目的拍摄手段,镜头切换很多,并且各种大特写,演员们脸上的表情一清二楚。各种电视特效、慢镜头、回放,也让很多我这样的话剧观众觉得接受不了。比较要命的是广告时间之余,还每段都有花絮,看戏的情绪没法连接。好在《21克拉》并不是什么严肃的戏,一路嘻嘻哈哈,也就感觉还行。可是之后如果是一些相对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作品,可能就有比较大问题了。好几次,好几次电视上看到何炅谢娜欢乐的画面时,加上台下观众大笑的画面,我都觉得像是在看《快乐大本营》或者《百变大咖秀》什么的。而舞台上的灯光打的也比较强烈,相比起当初话剧版,这次的灯光也太多,容易造成是在看综艺节目的效果。将话剧和综艺节目结合,是一个很不错的尝试,可是缺少的是对话剧本身的认识,很多舞台上的假定性,在被搬到电视上后荡然无存,而一些舞美设计也会因为快速的剪辑和人物特写的增加,导致电视观众完全感受不到它们的意义。
当然,这些只是我座位专业人士或者资深戏剧观众的看法,很多第一次接触话剧的电视观众,还是会觉得这样的形式很新颖的。将话剧搬上电视,我相信大部分剧团都是抱着忐忑而怀疑的心。所以扫了一下据说被爆出来的12部戏的名单,除了何念团队和国家话剧院外,其他各家似乎都没有把自己最受欢迎或者最新的戏拿出来,反正不少对我来说挺陌生的剧名的演出开始前,张丹丹说将话剧搬上电视,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创新。其实我觉得完全可以像戏曲频道那样,用简单不复杂的镜头记录下演出,和很多话剧录像一样,其实真的挺好的。台湾公视,就有一档节目,在获得版权许可后,在电视上播放舞台演出的录像,没有过多的综艺手法,但是却看到了很多舞台上美好的东西,即便没能去剧场看,也一样在电视上保留了最大的还原度。此外很多朋友也曾看过英国国家剧院的NT Live系列的片子,也都有极大的还原度。创新、创意什么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出来,只是我是在国内出现了这样电视上演出话剧的节目形式后,产生了一些小的期许,希望能有更多有意思的形式,将话剧和电视产生更加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生硬地拼凑。
追溯湖南卫视玩的这招“话剧混搭电视”,还得从《星剧社》的主持人兼制片人张丹丹去年做的那台《七夕之夜》之舞台剧《撒娇女王》说起,搬上电视的话剧《撒娇女王》不仅收获了收视和口碑双赢,也让湖南卫视创新团队看到了观众对新事物的渴望和对话剧的兴趣。于是,经过半年的筹备,张丹丹团队将话剧变为季播节目的《星剧社》荣耀诞生。《星剧社》将囊括两岸三地12部优秀话剧,50位明星要在这个舞台上实现对自己演技的自我挑战。提前看片的媒体记者纷纷表示看好《星剧社》这种创新形式,虽然《星剧社》只有12部剧目,但从节目组透露话剧剧目来看,接下来的11部话剧都是从华语话剧的浩瀚海洋中,一部部精挑细选出来的,品质也丝毫不输首播的《21克拉》。记者了解到,除了金牌编剧宁财神的爱情三部曲,国家话剧院、台湾果陀剧社、田沁鑫、俞白眉、小柯、黄磊、詹瑞文等一大批业内精英将陆续携自己的作品,在《星剧社》与大家见面!芒果主持人、《龙门镖局》全体演员、殷桃、邓超、叶蓓、胡夏、付梦妮、朱丹、顾宝明、水木年华等50位明星都将在之后的剧目中亮相。
《星剧社·21克拉》首播后全国网获得省级卫视第一,这对于一个新电视门类来说似乎预示着一个好的前景。在一片赞声中,也有资深剧场迷表示“电视播出破坏了原本剧场的感觉”。何念则非常大度地表示“会有大的争议,早就想到了”何念认为剧场里的剧和电视话剧受众不同,在中国有太多的人从来没有走进剧场,甚至有太多人根本不知道话剧是什么。而电视话剧就是做给这类观众看的。就像世界杯转播球赛一样,能够看现场的观众很少,但看电视转播的观众也能够及时了解信息。话剧也一样,通过电视播出,会有更多的人知道话剧原来挺有趣的,他们会走进剧场,看他们人生的第一场话剧。《星剧社》制片人兼主持人张丹丹也表示,争议预先已想到:“一个新事物出现大家有各自看法这很正常。无论话剧还是电视话剧,它都是给观众看的,好看是唯一标准。这个好看是你的表现方法和你价值观的总和。感谢大家跟我们一起玩。应该相信电视,相信舞台,相信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