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会有担忧,源自他们在金钱问题上的界限不清。担心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母亲,本身控制欲较强,凡事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去做。母亲担忧背后的潜台词是:“你这样花钱我以后可无法掌控、无法承担……”担心孩子太节约的母亲,自己家的经济条件很好。她的担忧背后的潜台词则是“你爸妈有钱,你大方些花就是了,不用这么小家子气……”两种看起来截然不同的担忧,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暗示:我的就是你的,连你也是我的……这就是界限不清。界限不清,是中国父母最常犯的错误。这种亲子间纠缠、甚至父母吞噬孩子意志的情况反映到金钱问题上,就很容易养出纨绔子弟,或者人为养出内心匮乏的“穷人”。
其实有句话让我一直耿耿于怀:“你好好念书,家里就算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书”。我觉得会给孩子一种压力吧,压力又是双刃剑。所以我会尽量避免这样的话去说给其他人包括我的下一代。让孩子知道社会的艰辛有很多方式,孩子念书挺累的,让他们在家里可以放松会,放肆会,胡闹会。还有啊,中国很多家庭都会存在溺爱,以及因为溺爱而导致的种种问题。所以我认为,为人父母也需要接受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父母教育孩子,更是父母孩子都要接受教育。
我的第一反应,这可能不是金钱观什么的,只是那些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到底要什么,于是他们给钱。就像我们想送人生日礼物,却不知道送对方什么好,又懒得去花心思了解,最后还是给个红包了事。首先,你的父母和你说“你自己看着办”,他们是觉得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毕竟他们和你有年龄上的差距,有些想法他们并不赞同你。但是,他们明白,经历了才懂得,所以他们开始慢慢地放手,给你空间,让你自己去成长。 其次,中国父母为什么不愿意与孩子分享家庭的经济情况。一方面,他们觉得,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丰衣足食的生活,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孩子就是孩子,没有必要和孩子说明家里的经济情况,孩子不懂,也不是他们该操心的事。 最后,父母为什么和孩子哭穷。他们不想让孩子养成奢侈的习惯。他们觉得,如果他们经常和孩子哭穷,这样孩子就不会乱花钱,等孩子懂事后,也会养成节约用钱的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金钱观。但是在我看来,父母这种方法是不对。 以上仅是结合我自己的情况及理解所写,如有异议,敬请谅解。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合理理财,还应该教他们如何“给予”,让孩子明白,钱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的工具,它的价值还应体现在帮助他人上。例如,可以引导孩子将零用钱按照一定比例存作慈善用款,当金额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带着孩子,捐给慈善机构。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是“给予”以及“给予”给他所带来的快乐感受。同时,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捐款用在什么地方、帮助了多少人、发挥了多大效果,最终让孩子养成助人为乐的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