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十年前曾写了一篇《我看金庸》的文章来抨击金庸先生的作品,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讨论。其实在我来看,金庸先生是值得尊敬的武侠小说之大家,而王朔只是一个戾气很重的写点文字的“文人”。
王朔对金庸的武侠小说表示商榷,虽然也说了几句杂文式的不敬之言,但细品其言,却也如他一向文风,有什么全说出来,一点也不藏着掖着躲着闪着。 但就像我们身边许多事情一样,你可以臭贫、开涮、玩笑、调侃,可以一点正经没有,但就是别来真的,否则所有的人都跟你急。瞧瞧罢,仅一篇几千字文章,就已招来多少人对他的声讨和臭骂。可字里字外再三地看,本来被王朔郑重提出的问题,倒被金庸撂在一边压根儿不提,却只用一纸引而不发的文字,又教会年轻人几招几式国粹的世故。
金庸在回复之中说:“王朔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我看金庸》一文,是对我小说的第一篇猛烈攻击。我第一个反应是佛家教导:必须“八风不动”,……佛家教导说,应当修养到遇八风中任何一风时情绪都不为所动,这是很高的修养,我当然做不到。”其实他“做”得还是很“到”的。此话怎讲?你王朔不是拉开架式要和我认真讨论问题吗?那好,我却避开你想要说的正题,只在一派“温良恭俭让”的斯文儒雅之后,让金迷们更加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王朔的尖刻态度上。最后声明自己“八风不动”,闭目向佛向道全然一副老庄姿态。
金庸先生回复的第三段大意说:我过去可夸过你的,将来还希望托别人握手言和。如此一来,再弄个饭局坐下来把盏醺醺然之后,不就什么问题都结清了吗?和中国人一向所说的“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同理,至于那“婚”里有什么毛病和问题,就全都“今天天气哈哈哈”了。
金庸先生最后一段挑出王朔关于《天龙八部》是5册还是7册之误,意在告知天下读者,王朔这人做起学问,还是很不严谨、漏洞百出的。所以“既享受了这么多幸福,偶然给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的。”
果然是姜还是老的辣。一篇金庸先生的公开答复仔细通读数遍,倒比过去通读他老先生所有武侠小说,更直接受益了诸多世故与城府,学来放在心里,等将来再上些个年纪,也好用来对付那些比我更年轻的人,但凡有谁找我正经讨论什么问题,都绕开去不说,只消和他们放几式“逍遥拳”就是。
首先我认为金庸先生的文笔还是非常不错的,在他笔下有很多古装巨制。这些充实了我的童年。让很多人体会了快意的江湖恩仇。相信王朔也是一个很有主见和情怀的文人。所以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客观的评价金庸。也许不同时期,他自己本身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