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这么多关于《人民的名义》的回答,要不就把这个作为收尾的回答吧,以后就不写关于《人民的名义》了,好了,就这么愉快的决定的了。
《人民的名义》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是我觉得过去的时间长而已。然而我已经完全进入了剧荒模式,很多电视剧完全没有看的欲望,本来心心念念的《欢乐颂》第二季开播,觉得能够比较喜欢,没想到看了5集就撑不下去了。
还是对《人民的名义》进行一个短暂的梳理,至少也算是回味回味这部剧了,缓解一下我的剧荒症状。在这部剧中,似乎最不受待见的就是郑胜利,不,后来人家直接改名为郑乾,后面就用郑乾来说吧。
很多人都说,一看到郑乾的时候,就想直接快进一样,而郑乾的身份也比较特殊,看着一头黄毛,弄得也极其不靠谱,整天扬了二正,没个正事儿,在东北,我们管这样的人叫二流子。其实编剧当时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还是想把他塑造成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人,水军,也就是键盘侠。
只不过,现实中的键盘侠,可比郑乾没良心多了,他们所到之处,往往在网络上,总是掀起腥风血雨,充满着戾气,也叫他们为喷子,是心理有多苦,嘴巴才这么毒。真的应该对这种网络风气进行一定的整治,以前觉得这种在虚拟世界,没什么伤害,但是事实证明给人造成的伤害,同样是十分的大。
《人民的名义》这么大火,是因为其较好地反映了生活,完全能够找到生活的影子,很多人说这部剧尺度这么大,会不会被禁播。但是事实证明,不仅没有被禁播,反而是好评如潮。
通过影视作品,很多人对贪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群众似乎也更加相信政府反腐的信心和力度,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而不是在一味地埋怨政府不作为,政府的作为,有时候在人民群众面前,并没有呈现出来。
通过《人民的名义》,正在一点点地重拾群众对于政府的信心,不能说这部电视剧的影响有多么大,但是至少给群众有了很深的触动,这就是改变,同时也是一个利好的改变。
我想通过这么一部电视剧,未来可能还有更多关于这个题材的影视作品,完全可以作为对政府的正面宣传,让人民群众对他们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人民的名义》一开始不怎么受到投资者的欢迎的原因在于这一部反腐电视剧尺度太大了,如果不能播放,这一部电视剧就是白白投资了。
这一部电视剧的播出,吸引了无数观众观看了。很多人都说这一部电视剧的火在这角色的人选不错,剧本质量不错。我觉得这个是其次的。
这一部最火的背后就是反腐的斗争是我们国家一直需要强力度执行的,也是广大群众们所想的。你在大中小巷问百姓们,你最想政府为我们做什么事的话,反腐也会排在前列的。在这个电视剧里面,反映了许多现实的画面,群众们看到这样的电视剧,谁不高兴啊?居然有人为我们讲话了,讲出来了。
《人民的名义》里面的剧情有许多真实的东西,一反映出来,政府马上去执行了。可能最火的就是丁义珍的信访办了,反映了一些官僚不想帮助群众办事,并且刁难群众的的深恶的事情。这样的模式流出之后,整个中国突然间蹦出了这样的原型,政府们也开始改造了。这也是群众不想看到的,一部电视剧都不如我们百姓的一句话。
在《人民的名义》结束之后,他的热度至今还没有减,这也是民众的憎恨腐败停止过,并且政府的办事能力依然没有跟上。今天我去交一些报告到政府那里,他们只回答我一句话,材料不足,这样我怎么办?我自己坐车两个小时到达的地方,就一句话告诉我材料不足,下次再来。我也希望《人民的名义》继续播放,继续放映我们民众的不满。
《人民的名义》从开播之初的不被看好,到后来的收视率爆棚,话题度、人气也是一直居高不下,可以说是近十年来,一部良心制作的大剧,其实,这部剧背后也是有一些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就是剧中所体现的这个反腐问题了,正所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绝对能让腐败的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漏网之鱼”,在这部剧中关于腐败也是展现的十分深刻,不管是大官小官,只要有问题,就应该交代问题,不能去钻法律的空子,做到政府领导的位置,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还有就是就是这部剧的制作方面,虽然一些的演员,可以说有很多我们都叫不上名字,但是都是一些老戏骨,一些实力派演员,虽然没有时下的小鲜肉或者当红的偶像,但是这些老戏骨齐聚一堂,胜过一切,这种真实的演绎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获得好口碑。
那是因为人对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起来了腐败也越来越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