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在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段,便是凤姐生病后,她暂代贾家大权的时候。虽然那个时候,她是和薛宝钗、李纨一起执家的,但贾探春对贾家的弊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人们的目光全都吸引过去,反而让其余两人成了她的助手。那么她引人关注,下人无不信服的改革措施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位极具政治眼光的姑娘,针对贾府的弊端,所提出的改革,其实一个词语便能概括,那便是”开源节流“。
何谓”开源“,这位姑娘为了增加贾府的收入,首次提出了”承包制“。她一反先前以情感关系而经营产业的观念,而是明明确确的将实际利益摆在上面。小说中这样写到,”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分工明确,”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又借此增加了收入。
所谓”节流“,她从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他人的不满,却没有人说句反对的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做的是正确的。这二两多余的银钱,实际上通常都被丫鬟小厮们中包私囊了。虽然只二两,但这一来一往间,里面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小厮们拿了这些钱,多是买些伪劣产品,应付了事,剩余的钱就自己收了。买办的人不是拖延送物的时间就是买些质量低劣的,让姑娘们根本没有办法使用,仍然要重买。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
同时她在改革途中,严肃公正。,第五十五回,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她没有多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母亲赵姨娘的哭闹,而是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当然,这其中还有探春不以舅舅为亲人的因素,但也能看出她公事公办,大公无私的态度,但凡管事的媳妇姑娘,少有做到这点的。这就又推动了自己改革的进行,以身作则,利于改革。
贾探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其实是取到良好效果了的,可惜对于早已处于末世的贾家来说,仍然无力回天。
探春理家发生在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第55回至70回。探春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
一方面她开始节约园中丫环小姐的各类开销,对各种开销进行重新分类以避免重复支取
另一方面她受到赖大家院子里管理方法的启发,采取“责任制”分配管理,把院子里可以利用的田地,瓜果,花草,苗圃等都加以利用,分配给有经验的婆子们,对承包者收取租金,既不浪费资源,又可以让婆子们的生活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而且节约了很多开支,又盎然了情趣,一举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