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去贴切地形容那个特殊的年代呢?激进、刚硬、荒诞、禁欲…… 到处拥挤着口号、标语、横幅以及领袖画像,崇拜个人英雄主义情怀达到巅峰。《芳华》里的文工团像是那个红色年代里的理想乌托邦,一群豆蔻年华的青春男女肆意挥洒汗水及笑声的祥和乐土。
伴随着练功房里悠扬婉转的笛声,低沉绵长的提琴以及高亢嘹亮的号音,我们看到文工团里每个女孩都如同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蝴蝶兰,柔荑般修长紧实的手臂,线条流畅优美紧绷的长腿以及颤抖娇弱冰肌玉骨的香肩。哪怕隔着屏幕都能呼吸到来自上个世纪70年代的娇嫩气息。
直到最后,煽情的旁白浸微浸消,《绒花》响起,画面停留在墙漆剥落的角落里那条空荡的破旧长木椅。冯小刚像是终于带着湿润的嘴角完成了温吞的诉说,透过自我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眼睛看着曾经的岁月风光入殓。
《芳华》讲述了一代人的故事,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不同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的去处,或者说,导演给他们安排了合适的归宿。它既有反应那个年代真是的一面,也有经过柔光滤镜美化的朦胧。但它都勾起了属于那代人独有的回忆,并且这种情怀可以通过渲染传达给不同年代的观众。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每一代人也有可追忆的芳华。我们无法选择时代,或许也无法引领时代,我们大多数只能成为庞大时代里微茫的存在,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卷向未来。
但愿在未来的年代,他们沿着我们的目光,追寻我们的方向,看见的是鲜花开满山冈……
这部影片因为是之前有过大力的宣传,再加上国庆改档,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去观看这部电影。
其中更多的受众是一些老年群体,比如我看电影的时候,已经上映十多天了,然后就有很多老年的夫妻特意去看芳华。
我的舅妈也带我外公和外婆去看了,不得不说,我外婆在家一看电视就睡觉的人,在电影院里竟然没睡觉,看完出去还夸了冯导一番。
还有一些情侣,当然还有我们这样的文艺青年。我刚开始也不知道芳华到底是在讲啥故事,我的好朋友买了电影票,我们就去看了。
真的很有情怀吧。关于爱情也关于人性。像这种院线的文艺大片还能收货这么多的好评,也是很不容易的了。之前的《二十二》也想去看了,因为各种原因就没看上。
这部电影里有美,也有赤裸裸的丑恶,美好的时候是真的美好,丑恶的时候是真的让人痛心。让我想起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那种平淡的叙述方式,却又把剧情展示的很深刻,才吸引人。
因为《芳华》拍得很棒,它展现了那个年代最真实的一面,它不全是歌颂那个年代,它也反应出了那个年代的黑暗。所以说《芳华》拍得很真实,能够吸引观众,只有真正打动人的电影才能获得高票房。
我是在电影院看的《芳华》,最开始我是冲着冯小刚导演的名头去的,黄轩也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演员,我相信冯小刚导演拍得电影一定很不错。在看的时候,电影院都坐满了人,看完之后,人们默默的听完片尾曲才走出电影院,都在议论这部电影。
果然《芳华》没有让我失望,虽然这部电影讲述的时代是我们前辈的时代,但是看到电影里那些情节,我也深有感触。最令我难过的是好人刘峰的下场,还有那个渴望关怀的女孩何小萍,他们似乎都是被那个时代抛弃的人,还好最终老年的时候他们能相伴相依。
《芳华》打动了我的心,我觉得这部电影能获得这么高的票房是实至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