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四门基本功“说、学、逗、唱”,其中唱的就是太平歌词和数来宝。关于这点就不要争辩了,无论怎么样唱功里面肯定有太平歌词,这应该没有任何疑问。太平歌词一直作为旧社会相声演员圆粘招揽观众的手段,在现在的社会是不需要了,所以很多说相声的不太重视太平歌词,以至于连贯口、绕口令等都不重视了,称之为“背菜单子”没什么意思。孰不知,这样的做法只能说明你是相声从业着者或者爱好者,绝对称不上是一个相声艺术工作者,因为艺术必须是要传承的,你啥也不会的时候,你传承个啥?将来你的徒子徒孙们就把相声变成三门或者两门基本功课的时候,你估计会被气得“活”过来吧!再说了老祖宗的东西可以去发展、改良但是不能丢弃,万一哪天韩国申报“太平歌词”是他们的古曲,这就尴尬了。
太平歌词在当下相声中的应用来讲,其实作用并不大,而且真正喜欢和懂的并不多。现在的观众对相声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就是听一听乐一乐,只要说的大家哈哈大笑,这就是好相声。太平歌词是相声的基本功,是相声源头功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声初期走上街头招缆观众的由头,说学逗唱中的唱,讲的就是太平歌词,只不过经过数十年来的创新变化之后,唱的范围越来越广,新的学唱形式已经慢慢取代了太平歌词。相声演员不能忘了太平歌词这项基本功,本意就是认为不能忘了老祖宗的相声样式,不能搞的不伦不类,即使是创新也要站在传统的角度,而不是颠覆性的改造,所以他对太平歌词的要求是发自初心的。
太平歌词,过去说相声几呼都会唱,曲调单一,没多大艺术价值,演唱出来也不欢快,业余人合唱太平歌词的人很多,有一些有乐感嗓子又好,很多比相声演员唱的都好,后来相声大多回到小剧场,外面演出几呼没有了,也不用圈人了,到解放后加上相声改革,也就不用了,谁也没想到,丢了老掉牙的旧东西在发达的今天还有人愿意听,在有些人眼里,太平歌词,民间小调,胜过世界名曲,如今的中国和玩古玩一样,越老的东西越值钱,就一样老了就不值钱了,就是人类自己。
相声的4门基本功:说学逗唱!你少一样就少挣一份钱。没有哪条法律规定必须4样都会,观众爱看3样就是你有水平,这个无可厚非!你不知进取是你的问题,但是你不能拦着别人学全了,表演全了是不是!观众爱看谁是观众的选择权,你用其他非正常手段打击同行就显得低端了!借用一下网上常说的宝马从不诋毁奔驰,但是双赢。中国人该学习正能量了,摒弃那些歪的斜的,用正经八百的手段去竟争才能有更加良好的发展!
相声演员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不会唱不耽误成为艺术家,不会学不耽误成为艺术家,但是不会逗不会说的成为了艺术家,这哪儿说理去?做艺的会的越多越不嫌多,在旧社会,太平歌词以前作为相声演员招揽观众的手段,在街边唱太平歌词引起观众的好奇,从来引起观众兴趣。在现在没有街边撂地演出,都是在剧场演出,按说太平歌词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失去了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在郭德纲之前没有人提相声演员得会太平歌词。
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其中唱就是唱太平歌词,属于相声本门唱功,也就是基本功之一。虽然现在很多体制内相声艺人及名家,不会太平歌词的很多,但严格说,相声形成于民间,娱乐于老百姓,能说会唱肯定更受观众喜欢。就像岳云鹏,如果只会耍萌卖贱,估计观众也不会习惯。还有张云雷,真正红火的并不是他的相声,而是他的唱功,尤其是《探清水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