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引进的电影,都是国内知根知底的阿米汗打头阵带进来,自从《摔跤吧!爸爸》引进国内收获12.95亿票房大获成功后,人们对印度电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比如我自己吧,通过印度电影对印度社会有了新的认识,感觉到他们的奋斗努力,民族的矛盾,已经亟待改善的地方。
别人家的故事,自己心里的吐槽。印度电影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国家也存在也很普遍,比如《起跑线》学区房在中国闹腾了也有几十年了,而国内却没有很好题材的电影,所以《起跑线》赶上了这个缺口,也让无数为学区房头疼的父母感同身受,自然也是大卖。
当然也不能过分的推崇印度电影,印度有的电影的确和我们的神剧有的一拼,违反物理学那都是小事,慢镜头,歌舞漫天飞。明明一个半小时可以拍完的电影因为慢镜头被弄到2个多小时,也许是印度生活节奏慢吧,这要是在中国肯定要被骂死的。
印度电影的高时长保证了电影故事的丰富饱满。因文化习惯的缘故,印度电影一般在三个小时左右,上下半场的三个小时给了导演很大的发挥空间,其即保持了故事的完整度,又能有时间深入挖掘人物内心,让电影变得厚重而有内容。
印度电影直击社会问题,容易引发共鸣。在我们看的高分印度电影中,无一不揭露了印度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教育、种族、宗教和性别等。而在诸多问题面前,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则因与社会的反差而被进一步扩大化,而在价值取舍中,印度电影始终坚持揭示美好,弘扬美德。在让观众感到温馨之余,也变得更加正能量。
明星效应的影响。阿米尔汗堪称印度的国宝级演员,经过几十年的磨练,阿米尔汗找到了电影成功的钥匙,拓展了印度电影的深度。在他主演的电影中,几乎篇篇佳作,而阿米尔汗的示范作用,加上电影本身质量的优质和宣发的力度强大,让中国观众能更好认识了印度电影,了解了印度的现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