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看春晚,听歌,做饭,吃饭; 离开家到现在一个半月,有生以来第一次与家人相隔几千里过年;除夕中午和父母视频,母亲说今天本来准备给我转账压岁钱,然后去银行发现关门了,眼睛抑制不住的湿润了,感觉自己亏欠了父母太多; 当别人月父母在一起团聚,和朋友在微信上互相调侃,互相吐槽春晚如何如何,对于身在异乡的我,只能默默一个人看着春晚抱着一杯热水,想象着家里的年夜饭,想象着国内的烟火;想象着朋友的欢笑; 对于国内的朋友们,春晚的存在也许只是一个成为习惯的背景音乐,而对我来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一次春晚了,那些“乡愁”,那些“回家”,那些“父母”,那些“饺子”,虽然每年都出现,但这一切对我而言都是奢求了。
年三十我骑车横穿魔都,饭点在依旧刺骨的春风里蹬踏了两个小时单车,一路就在观察路边人们呈现的各种年三十的滋味。有举家在饭馆吃团圆饭的大家庭,饭点门口井然有序地在狭小空间停着私家车,小辈搀扶着长辈,小孩儿欢闹着追逐;有在仅有几间营业的小饭馆吃饭的三俩人群,和站在街角等候相约的小伙伴的年轻外来打工者;有住宅大楼亮着的灯和落地窗里映出的空空的大餐桌;有年三十还得照常遛狗的;还有自己带了外放音响继续跳广场舞的;有放着大烟花的;也有在街角点纸钱的;有继续值班站岗的交警;有集了一大群唱着号子的环卫工... 这两小时一趟旅程,看到的也许不是人生百态,但是是人生的常态,酸甜苦辣,却平平凡凡。
大年三十晚上,爸妈吵架,吵得挺凶,一个寒假在家心惊胆战,多干活少说话,结果该吵得架一点没少。大年三十晚上下定决心要放弃已经签好的外派工作,在家乡小城市找个工作守着他们,继续多干活少说话,尽力让大家都开心。
work from home, 早上5点起来给家里打电话拜年,待会儿睡完回笼起来 on call 处理处理事情,写写前两天新写的 feature, 晚上和同伴吃个延时年夜饭看看春晚什么的。
我年三十主要就是娱乐。与朋友们打会牌聊会天,增进感情,与家人一起看春晚(即使非常不喜欢看)。由于守孝期晚上还要拜年,然后放点炮竹。
到老家了,没互联网,被奶奶强制加了一件毛衣,说我穿的少。 上午,外婆说,我们生产队有个姑娘你看要不要给你介绍,唉很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