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今年的观影经验举例子吧。首先看到题目就想到了昨天看的一个片,虽然不是电影,但制作绝对比很多电影都良心的一部美剧,《风骚律师》,作为绝命毒师的姊妹篇,这个制作团队真是很多地方都令我折服,特别是昨天看他拍出这样的长镜头。从一个商标开头,跟着人物走一段路,展示这是一个收费站,把机器驾到航拍器上飞天,大旋转展示刚拍摄的地方(下面扮演搬砖的应该就是来不及跑掉的摄像),飞到收费站前面降落,一直跟到检查站,进去展示警员们忙碌的状态,移镜头,一辆车刚走,商标车就出来了,警官们上车搬东西下来检测,查各种东西,镜头摇到司机脸上,一股我就是犯罪分子你就是抓不到我的表情,任由他们检测,最后把东西搬上车,吃个冰棒,镜头结束,然而我想说的是!想说的是!这是个非常差的长镜头!长镜头的三大要素:炫技。技都不炫算什么长镜头,这个明显炫了他们能让机器飞起来还有摄像师能跑的技能调度。这就是检验导演功力的了,控制安排画面内各个部分的运作。由于这只是电视剧,没什么技术含量,差评故事。它更好地讲故事了吗,它有这个必要吗,几个镜头就能说完的东西有必要这么兴师动众吗,显然,这是一个没什么太大难度也毫无必要的炫技长镜头。今年看的比较炫酷的几个长镜头当属《荒野猎人》开篇的几个长镜头了,特别是打斗那场戏,三个长镜头每个约一分多钟,不长,但是内容极其丰富,场面调度极其困难,摄影极其讲究美感(设备也很棒)。
因为长镜头并不是一个为了讲好故事而存在的一个拍摄技巧。当代电影除了艺术片以外绝大多数都不需要长镜头,尤其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电影的节奏越来越快,信息量越来越大,用长镜头反而会拖慢节奏(用常规方式可以通过切换把一些无谓的动作和过程剪掉,缩短时长,用1分钟时间讲2分钟的故事,长镜头就做不到)。再加上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拍长镜头很难,所以就只能理解为是导演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而刻意采用此方式。长镜头怎样才不会让人觉得是炫技,最重要的一点是信息量和节奏不大幅度输于常规方式,比如《地心引力》的台词非常精炼,即便不使用长镜头,那段剧情也会花掉差不多一样的时长,这样的长镜头观众就不会感到慢,另外它画面上有非常多的可看的东西,观众完全不感到枯燥。另外如果你长镜头玩得非常新颖炫酷那也行。不过这两个规则不适用于艺术片,艺术片随便想怎么慢都行,只要粉丝喜欢。
还是要分类的,静止长镜头和运动长镜头是有区别的,静止长镜头应该不属于炫技,因为无技可炫,大多数第六代电影都有静止长镜头,印象最深刻的是《安阳婴儿》,再说运动长镜头,一般来说,单个镜头时间越短越好拍,越长越难拍,而运动长镜头的拍摄涉及到复杂的场景调度、灯光布局,对焦运镜以及表演控制,不仅是美学的制高点,也是技术的制高点,它需要导演、摄影,美工,灯光,演员之间的精妙配合,也需要摄影车,斯坦尼康、移动轨道,起重机摇臂的辅助运作,一点疏漏就会满盘皆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