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很可贵的一点是会有很多所谓的哲思,在文章里翻来覆去地探讨,然而后来就再没这样的闲心了,是写完作业在阳台上看满天星光拖着腮帮子想出一个个故事,是稚嫩的我对我眼中稚嫩的世界的一些稚嫩的思考,是用自己的三观诠释我看到的世界的一种尝试。那时候写的东西,受到在读的东西的很大影响。有学习过郭敬明《幻城》里的设定,有学习过魔戒的设定,有郭妮小说里四大家族的设定(真·暴露年龄·暴露品味·黑历史系列),有受到倪匡的影响,受到匪我思存的影响。那个年纪的我读初中,见证了郭敬明和他的最小说一路火起来,学校里大家交换的是可爱淘郭妮小妮子明晓溪。读了很多花花绿绿的、封面上是好看的男孩子女孩子的、附赠一大堆海报贴纸的言情小说轻小说,也读了很多国内一流二流三流的悬疑恐怖惊悚那时候流行蔡骏和那多,也煞有介事地读经典文学,看遍市面上的名著系列。想想也是很好笑,一口气接受这么多type的作品竟然切换自如~高中毕业后也试过再写东西,但终于只剩(草稿+未完成品)的若干组合,想再写也很难再写下去了。有的时候也会希望能再和以前那样热情满满,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完完整整地写下一篇东西来呢。10年之后再读发现虽然人物塑造太扁平,故事展开不够,但思维很清晰逻辑也没有硬伤情节还蛮曲折更难得是真的颇有可读性!能读的下去的那种啊竟然!我大概再也写不到这种水平了吧。
学生时代的的写作和阅读是对高考的调剂和放松,帮助我走过了最不舒服的那段「成绩论」的时光,也为我打下了比较好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基础。这些写作的经验让我脱离应试写作的束缚,可以「我手写我心」,让我对写作有热爱感而不是痛恨。它们成为我现在自由职业生涯宝贵的动力源泉。也是因为学生时代的写作和阅读的经验,让我我见识过超出于现实的生活中更高贵的一面,这些理想主义光辉虽然微弱,却也从来没有在我的心里熄灭。一年多以前,我看清楚自己或许只能和多数人一样过着卑微的日子,但我却希望自己能高贵地过着这卑微的生活。可以抛弃利益的算计,而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可以尽量清醒高贵地享受生活,享受世界。靠着阅读、写作和教学愉快地度过每一天。这高贵并不源自体面的生活,而是源自侠义的肝胆、自由的灵魂和一颗孜孜不倦永远也不愿意麻木卑贱活着的心。源自我十四、五岁的理想、信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