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通话》在陈木胜手中不是一个加强版的《一线生机》那么简单,而是《一线生机》2.0,我们看到的是全面超越的重装上阵。这里面有一些是属于陈木胜自己的烂熟于心的套路。惊心动魄的追逐绑架者一场戏,在风格上基本上沿袭了《宝贝计划》中的飞车场面,而在这里只是把那种多米诺骨牌式的破坏效应进一步放大并细化了而已,古天乐驾驶甲壳虫战车亡命般的横冲直撞在惨烈之外赋予了画面一种天然的喜剧感。影片中飞扬跋扈的碰运张让我想起了《怒火街头》中最后被暴打的关sir,在冲突最强烈的一场戏中,
我真的认为张家辉最后一定会对碰运张施以老拳的,虽然最后我猜测的结果并未出现,原来背后还有更深的剧情需要,不剧透,自己看吧。而警方暗鬼的设计更是香港导演最喜欢运用的警匪片剧情。很多人应该是对片中刘烨的风格化表演颇有微词,其实这个不是导演和演员本身的问题,是观众对刘烨表演的思维定式问题,我们习惯了刘烨闷骚知识青年的影视人物形象,对刘烨式的悍匪接受起来难免有点障碍,我想同样的带点夸张式的表演风格放在任达华或孙红雷身上,我们就不会感到异样了。其实陈木胜电影中对反派的塑造一向是以追求另类来让制造爆点的,从《怒火街头》开始,于荣光在电梯中大唱“临行喝妈一碗酒”,黄秋生在检查站冷酷射杀警察,两个变态悍匪的形象让人记忆深刻。
《保持通话》中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好莱坞成功商业电影的影子,比如卖充电器的小眼镜直接让我想到《变形金刚》中的印度接线生,打劫跑车给手机充电的情节与《生死时速》中相应的段落惊人相似,都是新买的跑车,都是在和女友打电话,只是那里是个黑人,
这里是客串的谷德昭。可以说这部电影中的所有噱头都不是什么新鲜货色,但陈木胜做得都极其认真考究,将每一场戏剧冲突和动作设计都尽可能做到最强,并且在其整体的高节奏暴力喜剧风格把握下浑然一体,观众始终都被影片强大的气势所包围着,100分钟之内绝无冷场。影片单纯得可爱,直接得震撼,因此也成功得自然而然。这是香港第一次翻拍好莱坞电影,但在这种本土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杂糅式对垒中,我们也看到了香港商业电影的一线生机,不怕重复和模仿,关键是有自己的想象力和执行力,并认真地在每一场戏中寻求突破。这部电影的投资3500万,其实相比起那些好大喜功又难掩心虚的所谓“大片”博弈来说,这样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中小型电影的崛起才是中国电影真正的出路所在。
陈木胜给了刘烨这个充分发挥的余地。我也是头一次发现刘烨奔跑的姿势还颇有些运动员的风范的。尽管有这么多的陈木胜风格标签在,这毕竟还是一部翻拍电影,而且翻拍还是一部idea电影,主要情节都出自一个手机不能挂断的idea。其实我在看之前就有顾虑,
这样的电影创意可以复制,但给人的新鲜感是不能复制的,翻拍这样的电影还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抓住人的兴趣呢?事后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了。相比起原作《一线生机》来说,《保持通话》在剧作上更扎实了,对于人物的背景交代更加翔实丰满,环环相扣的节奏更加紧凑,而且除了主要人物,张家辉的降级警察的形象都被塑造得有点有面。更加可贵的是,《保持通话》对场景的设计和运用,从街头到山坡到机场,每一个场景的功能都发挥到尽,于是全片的段落感很强,而且高潮不断,这让我想起了《生死时速》中电梯-巴士-地铁的剧情结构,事实证明这样的安排是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