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简称“新影”)是中国生产新闻纪录电影的专业厂,其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有着光荣的历史。自1953年建厂起,它就以纪录影片的方式记录着共和国发展的历史进程。1993年划归中央电视台后,由以生产新闻纪录电影为主,转向以制作电视节目、译制片、纪录影片、影视剧并存的影视结合的生产模式,成为“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CentralStudioofNe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wsReelsProduction)简称新影。中国新闻纪录电影的主要生产基地﹐建于1953年7月7日﹐设在北京。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新闻纪录电影事业的发展﹐1938年﹐在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成立了电影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团的摄影队随军转战南北﹐深入敌後﹐拍摄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纪录片。後来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见长春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都有专门的新闻摄影队。这些都为成立专门的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提供了条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建立以後﹐拍摄了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山川名胜﹑风土民俗等题材极为广泛的新闻纪录片。到1985年﹐共摄制影片15016.5本﹐译制影片5397本﹐其中81部在国内获奖﹐52部在国际各种电影活动中获奖。这些影片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百万雄师下江南》﹑《领袖和我们同劳动》﹑《百万农奴站起来》﹑《两种命运的决战》﹑《征服世界最高峰》﹑《周恩来和我们在一起》﹑《刘少奇同志永垂不朽》﹑《拼搏──中国女排夺魁记》、《访周璇》等。从延安时期开始先后有9位新闻纪录电影摄影师为中国新闻纪录电影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们是﹕张绍柯﹑杨荫萱﹑王静安﹑关志俭﹑杨序忠﹑郝凤格﹑张凤梧﹑温炳林和石明纪。
1910年,第一部新闻影片《百代•考斯比》(PatheGazette)在英国和美国上映。法国电影摄影师查尔斯•百代(CharlesPathe)和他的兄弟埃米尔•百代(EmilPathe)原本是爱迪生留声机的巴黎代理。他们在伦敦购买电影设备,并获得了资金支持以在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和日本拍摄一些短片。这些短片的内容涵盖了当时的时事,于是它们在战争时期主要用来在正式电影放映之前播放以代替新闻广播。最后一部新闻影片播放于1967年。片中乐曲由中国爱乐乐团演奏,乐团艺术总监余隆担任指挥,就职于四川音乐学院的文薇担任小提琴独奏。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高峰介绍,影片以记录中国爱乐乐团在舞台上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主要内容,并配以古典园林、江南山水、化蝶动画等抒情画面,时长约40分钟。
新闻影片是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时事动态的影片。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时事动态的影片。以真实与及时为基本特征。即必须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拍摄,直接纪录事件的原貌,而不允许虚构情节,或出现扮演的人物;必须现场拍摄,快速编辑和制作,真正成为形象化的新闻报道。随着电视的普及,新闻影片已逐渐为电视新闻所取代。并且也有以直播为形式的影片,现时报道,有利于掌握现状。新影厂设有﹕编辑部﹑生产处﹑经营处﹑技术处以及洗印﹑录音﹑剪辑﹑美工﹑音乐﹑照明和译制等工作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