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认为话剧演员的台词功力要求是绝对高于单纯的电影演员的,在一些方面的表演难度上不是一个等级。显而易见,现代科技的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特效,配音等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演员某些能力的不足,而话剧需要一气呵成,需要在舞台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需要说出来的话直接让观众听明白,声音要有张力有强度有控制,普通话要标准要清晰,角色的语言要鲜活要真实......这都是很要功力的。话剧,顾名思义就是说话的剧,我们老师在教训我们的时候常常会说“你连话都说不好,演什么话剧?”在这里推荐北京人艺殿堂级话剧《哗变》,由著名表演艺术大师朱旭老师、任宝贤老师等话剧演员出演,他们的台词能力是任何一个演员无不崇拜的,是我等大部分“青年演员”望尘莫及的,这部戏也是将他们的台词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话剧的角度评价一个演员台词功力好不好,只用看他能不能运用他的台词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演戏说到底是演人,赵甲和王卯肯定是不一样的,可以对比朱旭老师《哗变》中魁格舰长,《屠夫》中的卡尔,《咸亨酒店》中的阿Q,或者任宝贤老师《哗变》中的格林渥,《天下第一楼》中的克五,《咸亨酒店》中的狂人。我们不难明白这个道理,再看看内地某黄姓男影星“塑造”的杨过与韦小宝,题主也不难找到反例(在此举出这个反例仅作学术探讨,并无针对讽刺)。
影视演员的话,比如葛优、王志文、斯琴高娃的台词都很见功力。比如葛优的台词的特点有两个:语速慢、用气音。比如“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1997年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台词一念出来,效果就有了。 以上都是已经成名的老演员了,说说现在已经出名年轻演员的常见问题(不评港澳台的演员):一是文化底子薄,念错别字,比如杨幂之类。二是单一化,不管演什么戏都一套念台词的风格,不论是年代戏,还是现代戏,不管演的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一口北京普通话来念。不会根据任务设计人物台词。比较常见的是刘烨。三是不会用丹田气,说台词都没吃饱饭的感觉。
台词功底的高低,不是看你发音标准与否,音色纯正与否,而是看你能不能把台词背后的“潜台词”说出来。有个真实的笑话,就是说早先电影很少现场录音,都是后期合成的,而且为了赶进度,很多时候演员对话都是在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双方只是在“对表情”而已。但是如果和后期合成配合来看,演员的表情情绪都到位的话,这样的演员就是台词功力了得的,因为TA即使没有在说台词的原文,却依然能把原文里要表达的情绪都记住并表现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