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高晓攀,他是我的偶像,以前喜欢,现在更喜欢。第一次见他是在央视春晚,他和尤宪超张小斐搭档冯巩演的小品小棉袄,那个很精彩。后来就是欢乐喜剧人,他的兄弟,别闹还有梨之园真的是太棒了,那种情怀真的是懂了就懂了。也是从那之后粉了高晓攀尤宪超,了解了嘻哈包袱铺。第三次见高晓攀是笑声传奇,他第一次演的节目平淡无奇,被卢鑫玉浩轻松超过,当时还是有些失望的,但是到了复赛,他的小先生真的是惊艳到我了小先生,这个作品是整个笑声传奇最独特最具情怀的作品,也是百刷不厌的好作品。这个时候对高晓攀已经很了解了,后来又和尤宪超上了春晚,表演了姥说,之后就是相声有新人,他的那个文哏相声一座城挺好的,最后的底是地理图,虽然说有瑕疵,但是无伤大雅。有人认为高晓攀附庸风雅,卖弄文学,那你就错了,可以多了解了解他,他本身爱读书而且是搞文学研究的,他不是近几年才这样的,而是骨子里就带着那种情怀。其实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能彻底体悟这种情怀,但是我现在也算是这行入了门,入了这个门,经历了一些事之后我才真真正正体会到了这种情怀,也开始多次刷高晓攀的作品,他的作品的那种情怀真的是很多人都来不了的,希望他能一直进步越来越好。
高晓攀的演出风格来看高晓攀坚持传统与创新并存,传统和创新的两条道路上,高晓攀将这这两条路走的越来越近,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内容原创和创新一直高晓攀创作的原则。不过这种风格不受观众喜爱。在高晓攀的内心深处,对相声的认识,从来都有自己的坚持和抱负,高晓攀认为相声,最重要的是架构、技巧、人物,最后才是“包袱”。但现在整个相声市场、相声演员,是把“包袱”放在第一位,往往忽视了架构、技巧、人物。所以就出现了高晓攀不适合说相声、高晓攀相声不好笑的言论。从个人角度来说高晓攀的相声表面看起来不是很好笑,但是慢慢品味就会发现高晓攀的相声有自己的风格!
我觉得人红是非多,所以现在褒贬不一,还不是因为他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荧幕。现在认真的谈一下他的作品。首先,我是他的很久以前的小粉丝,当然现在也是,所以我表达的观点可能带有个人色彩,不过我会秉着公平,公正来评价它的作品。我看过他的作品,像“兄弟,别闹”,并没有太突破原本的格式,从小事入手,让人相对理解,带入感强,有笑点,有让人感动的地方,令人深省。还有“梨之园”,讲的就是濒临失传的技艺,有笑有泪,更能让人了解文化方面的东西,让人重新拾起民间的技艺,让人了解到了我们所不愿意去学的,更是非常优秀的,他们表演起来也不输国外的技艺。
高老板长相太吃亏了。这点倒是和德云社的张云雷有些相似。但是张云雷柳活好,而且在台上能豁出去卖弄。而高老板太一本正经了,这样无形之中就影响了相声的搞笑效果。说到搞喜剧,女的长得太美,男的长的太俊,其实都影响喜剧效果。你看东北F4以及岳云鹏,烧饼这些艺人,往台上一站,不说话,一个身段,一个眼神,一咧嘴,就能逗乐观众。再比如,张小斐,宋宁,这样的美女,再怎么努力,也没有贾玲的喜感。长相这东西纯属自然灾害。高老板往台上一站,除了疯狂的女粉丝,应该没有男观众马上就笑的。
我觉得小先生的作品特别好,但是深受各方压力,作品分数相当底,这个作品在我心里100分也不为过,现在的情况是不管各个作品,只为博得大家一笑,事后记得的很少,但是它的作品就不一样,有笑有泪,有感悟,令人深思,铭记于心,无论舞美,作品结构的都不错。一个新作品出来不容易,要花非常多的精力,他的作品出品时间还可以,作品质量相当高。不过,探索新的道路也不容易,在荆棘的道路里开辟出新的道路,肯定会受伤,不过我希望一颗新星不要这样被埋没,不希望你成为艾伦作品里说的,只有人去世了,作品才会流芳百世,相信你,你的才华不止于此。
我觉得高老板的相声讲究铺平垫稳,是传统相声的路数,这一点倒是和德云社的高老板很像。但是这类相声作品不讨喜,需要观众耐心听,仔细的品味。而当今喜欢看喜剧的观众,都已经习惯了德云社不作死不罢休式的相声风格,习惯了本山传媒一惊一乍的搞怪二人转,习惯了开心麻花冷不丁就冒出来的包袱,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包袱密集,一分钟就要让观众笑一次,甚至是更短的时间。习惯了这些喜剧方式的观众,很难耐下性子一点一点的品味高老板的相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