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眼睁睁看到命运的残酷。天地不仁,报应不爽。而这,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种报应与惩罚所带来的震悚,才是悲剧的精髓所在:给人以代入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恐惧,使自己的情操得到一定的陶冶。而戏剧的功用之一,正在于让无缘活出无数种人生的观众们,于舞台之上见人生百态。
戏剧“三一律”的最好体现。戏剧性的充分体现。虽然有很多技术上的巧合的设置(曹禺本人也说《雷雨》真的太像戏了),但是人物关系设置十分精彩。四凤是当年的鲁妈,周萍的未来是周朴园。故事充满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体现了那个时代从家到整个中国的“闷”,好像雨前的低气压。
雷雨,不应该站在所谓的时代的角度去诠释去解读,那没有意义,那样的解读你无法触碰到每一个活生生的角色身体的脉搏与肌肤。他们是活的呀,他们是你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任何一个人,他们有可能就是你自己!雷雨里的所有人物,不是特定环境特定时代下的特殊人物。
很多剧本在当年看起来情节震撼,冲突强烈,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若干年后,很多情节和冲突便不过尔尔。当年让人震惊的情节变成身边的平常事。但是《雷雨》的各种乱伦各种矛盾各种冲突,在中国戏剧发展到今天依然能冲击观众。这就是它故事厉害的地方。
此剧经久不衰之处,你既可以领略到韩剧那种“恋个半死发现是兄妹”古典传统风格,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剖析美剧“剧本不够香艳来凑”现实主义风格。最后总结一句——现在的编剧通通滚犊子吧,那些个烂招,老曹早就用过了。
我觉得是因为《雷雨》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抨击了当时的礼教,它里面家庭冲突的元素一直让几千年来的中国人会莫如深,如此大张旗鼓得把它搬上舞台,给当时社会的腐朽思想一记重击,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新文化,新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