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在于估计导演想要在舞台上做出一种压迫感来,比如故意用四个杂兵握着枪面朝观众,但是演员演出来的效果奇差,无论是用枪指着观众还是用电筒照着观众,反正对于我来说完全没感觉。而更大的问题是这些演员们陈旧的表演方式,外化的表演让人看不到角色的内心,台词也一样让人出戏。几个犯人从牢房走出来受刑前,在楼梯上还故意做出一副英勇就义的样子,感觉上像是上个世纪的样板戏,出土文物级别的表演。背后大兵拿着软趴趴的棍子抽打他们的,还要装出一副挨打的样子,无时无刻不显露出虚假的表演,很难让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后还能入戏。
就萨特剧本来说,戏中每个人物都很出彩,都有各自的内心煎熬和矛盾,但是这样的表演完全没有达到及格,完全看不到这些人物的血肉。即便韩童生这样大家都有所期待的好演员,在这部戏里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发挥,看不到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此外这部戏里的背景音乐使用的太多,很多气氛的渲染依靠背景音乐,但是这样到底不是个事儿。挺可惜,因为期待大,导致失望也挺大的。演得卖力但稍嫌生硬和脸谱化。有红色样板戏的影子。不过在中国能上演这样的剧本,还是得点个赞。看萨特原本会发现国话在原本的哲学部分缩水很多,更侧重道德批判,戏剧性强了,但和萨特原剧所体现的真正主题有偏差。
因为导演改了剧本,使得萨特原作的内容缺失了(或者说淡化了)一个部分: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这样一来,现在在舞台上更突出呈现出“两个阵营”围绕一个“最高任务”展开了一系列“贯穿行动“和”反贯穿行动“这样一台看起来非常反法西斯主题的话剧。至于你觉得有苏联味儿,我觉得上面这个不算是主因。主因还是演员表演的带来的影响吧,这个要扯就扯大了,这可真不怪查导。相信我,俄罗斯,就算是苏联时代演戏也不这样...正因为查导留过俄所以他肯定更知道俄罗斯演员会怎么演;但当下中国演剧体系培养的主流演员基本就都这样...排练场又不是戏剧学院,只能看菜下锅咯。你觉得有苏联味儿,其实不是的,应该说是参杂了中国味儿,以至于味儿有点跑偏。
中国真正掌握俄罗斯演剧体系的演员寥寥无几,大多戏剧学院毕业生都是情节剧表演法。很多老戏骨演得好跟他们懂斯坦尼是两码事。导演手法 有很多借鉴来的东西,但是用的没啥新意,还有很多俗套的中国式套路在里面,很倒胃。演员的表演,简直让我恨的牙痒。很不幸看了B组,全场除了姓牛的演军官的演员很不错,其他的简直是牛鬼蛇神。国话的戏,看一次伤一次。最后套用好友的一句话,“看了这部戏后,也就大概知道北京人艺的《雷雨》为啥会被笑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