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一部绝对冷门,但是又极具思考意义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主角身上体现了中国人典型的中庸气质,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什么情绪波动。在影片中你看不到仕途不顺的他表现出任何焦躁的情绪,事到临头,他永远都是笑呵呵,这是一门在现实社会中练就的真功夫。泰山压顶而面无惧色,无论遇到什么事心里即使心里七上八下,表面还是云淡风轻。退三步进一步,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段,应对世事的无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才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
1949年由桑弧指导的《哀乐中年》,石挥的演技自是不用说,电影里几乎包含了家庭关系的所有。长辈对子女的关爱,子女成家立业后的冷漠,人到中年的孤独寂寞与无奈。略带讽刺的手法也折射出人生悲凉。另外一部是1936年弗里茨·朗在美国拍的第一部电影《狂怒》,主题十分讨我喜欢,那种内里的情绪一直跟着影片的进程愈加强烈,虽然目前的这个结局更加体现深层次,但如果是简单而又单纯的把仇恨停留在报复层面上,或许我会我更爱。
《初恋未满》!完全可以说,《初恋未满》是我看过最接地气的青春片。先不说浮夸奢华不着边际的《小时代》和恶评如潮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院里坐着的观众有几个人的青春是过成那样的?穿着好看的校服长发飘飘打情骂俏的是人家港台少年的青春;穿着肥大的校服扎着老气的马尾辫,被高考压得喘不过气还总是和妈妈吵架掉眼泪,家庭各自有各自的伤——这才是我们的青春。青春最美的不是梦,而是与你一起追梦的人。
有一部电影叫《方糖》,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和一匹马的故事,个人觉得它给人的精彩和感动程度不逊于《忠犬八公的故事》,以至于后来看任何关于马的电影都无感了。不要因为它是一部韩国片就马上绕道,虽然很多韩国片是有刻意煽情,但有时候被感动一下,真的没有什么,而且也挺好的。这个片子没有什么情爱的元素,但是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当年,真得挺好的。
《客途秋恨》1990 ,许鞍华导演的作品,在其最受好评的作品中排第五,评价人数不到三千。《客途秋恨》算是一部自传式的电影,讲述的是许鞍华父母一辈的故事。张曼玉出演许鞍华的角色,母女间的龃龉、母亲在异乡的漂泊无依,港人的异乡情怀,看完能思考很多。最后顺便推荐一下梅艳芳唱的片尾曲,叫《秋天复秋天》。
《走着瞧》!没记错是08年的时候看的,主演文章、白静,演这部电影的时候文章还没因为奋斗一炮而红,但是演技真的不差,而且文章性格中的一些特质确实使他比较适合这种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又有些圆滑懦弱的角色形象。讲述的是文章作为下乡知青,在大队中担任生产饲养员时与驴子不得不说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