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帆饰演的那个母亲,说实话,在我把整部电影全看完的时候,我才发现,忏悔其实可以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之中,幻化成爱。那个母亲,在救孩子的时候,不停地重复,救两个,救两个。可是,人类之前对上帝犯下太过于严重的错误,救一个孩子是应得的。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重男轻女,冯小刚导演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在救人的时候,母亲毅然选择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时候,为什么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时候?把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时间,十年,九年,十三年,时间过得太快。我才猛然感觉,电影取名为唐山大地震,讲述大地震的时间连一半都没有。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想问,他在放映完毕之后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这部片子的主旨在于:亲情撕裂以后,怎样去挽救,怎样去抚平伤口。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姐姐会帮弟弟出头,风扇让妈先吹,弟弟先吃了一个西红柿,夜晚第二个是可以分一半妈妈却全部给了弟弟,女儿如此乖巧懂事和妈妈后来放弃女儿这种强烈的对比将中国数千年重男轻女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七八十年代一个文化不高的纺织厂女工在那种人生最艰难的选择下,刚失去了丈夫,现在两孩子又生死未卜,更给不了她时间选择,所以这个选择是最接近生命本源的选择,即数千年积重难返的重男轻女思想。看完这段我最大的感受是还好我们这个时代不会与我们这种选择,同样这种思想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淡去了。
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这妈重男轻女,一个西红柿可以切开她全给弟弟,地震后明明姐姐生存率大她救弟弟,明明姐姐也挖出来了,她抱着姐姐的时候难道看不出孩子死没死,只是昏迷,又不是断气,故意不救好把地震后所有的资源给儿子吧,不要说什么大的让着小的,双胞胎一样大,姐姐不原谅她很正常,不要说体谅父母,如果你是被放弃的姐姐,你会原谅她吗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