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应该都是看过《西游记后传》的,《西游记后传》和《西游记》是一样的,实际上想要表达出的中心思想就是讽刺诸天神佛。这个其实我们可以从电视剧当中的一些细节来进行分析。
1.我们可以先看一看无天的由来。无天在这部电视剧当中应该算是最大的一个反派人物了,在劝降唐僧的这一章节当中,他也是对唐僧说起过自己的一些经历。当初无天被佛祖派遣到阿伯门传教,不过当时阿伯们的祭祀却故意的刁难于他,要他在三天之内度化三个人。后来他也是成功的完成了这个任务,但谁知道阿伯门的祭祀却要陷害无天,最后反而是被一个妓女相救,而这个妓女是主动献身于祭祀才救下了无天,要知道这个妓女实际上就是被无天渡化的一个女子。但是在回到灵山以后,佛祖却说他六根不净直接赶出了佛门,后来无天越想越悲愤,终于化身成魔。
2.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阿傩、伽叶应该是佛祖最得意的两个门生,但是在无天带领着一众人占领了灵山以后,却是这两个人最先背叛了佛门,投靠了无天。要知道佛祖最得意的两个门生德行也不过如此,这才是最大的讽刺,好在最后这二人也是被恢复法律的唐僧直接打入了若水之中。
3.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后期对抗无天的一些主力都是谁,基本上都是西天取经的一些老班底,不过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前科,或者是曾经犯过一些小错,但却遭受到重大惩罚的人员。例如说孙悟空曾经就大闹天宫,最后也是被压在花果山下500年。而猪八戒也是因为酒后调戏了嫦娥,才被罚下凡投了猪胎。沙僧也是因为误打了琉璃盏而被罚于流沙河,而小白龙则是因为烧掉了夜明珠就被判了忤逆之罪。可恰恰是这群人成为了后期对抗无天的主力,而满天的神佛却一点作用都没有发挥出来,想想也确实是够讽刺的。
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的研读一下《西游记后传》,可以发现很多细节都是值得推敲的。很多人当时喜爱看这部电视剧,很可能是被这部电视剧主题曲的旋律所吸引,毕竟当时的一首《我欲成仙》也是风靡大江南北。但如果能够静下心来研读,想必肯定会有很多意外收获。
《西游记后传》把人性表达的淋漓尽致,比如说无天的由来,他本是佛门中人,为了普渡众人而陷入了牢狱之灾,后来竟然是一个娼女救了她,后来娼女因为对他的承诺而自杀,他却被佛门除名。在他看来,佛也就是如此了,坏人仍然逍遥,好人却丢了性命。
西游记后传主要想要表达的就是天庭上的一些我们认为的神,其实也是非常的不堪的 因为唐僧取经,一路上遇到的妖怪都是天上的神放下来的,并且他们也没有能力去管理,大多都是靠孙悟空一个人的力量的,也是对神仙的力量的讽刺
我觉得西游记后传表达的是一个人性贪念和自我、欲望的一面。无论是什么人,他都有需求和邪念,只不过有人学会压制它,有人放任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