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护心镜我们在影视剧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如周星驰等许多搞笑电影中被击中胸口却因为胸口放了一块金属圆盘类物品而幸免于难。其实在真实的古代,确实有这种护心镜的存在。古代护心镜属于古代战争中的防护用具,在古代多指镶嵌在将士的甲胄战衣中的胸口及背部位的铜镜,故其名曰:护心镜,位于心口处,主要是为了防止弓箭等利器刺入心脏等致命部位,在受到敌军攻击时可以起到缓冲攻击力度的作用。
护心镜的位置一般位于甲胄中胸口正中的位置,大多作圆形,护心镜的正面凸出,比其他部分的甲片都要厚,但厚度要适中,才能够既阻止弓箭兵刃等利器的刺入,又不妨碍士兵的行动。因其器物表面比较光滑可以减少摩擦力,减少利器穿透器物的可能性,故而称作“镜”。
弓箭的威力虽强,但在实际作战中,弓箭是远程攻击,并且往往可能两军的对战距离超出了弓箭的最佳有效射程,弓箭的威力随着距离成抛物线状,超出一定距离威力只会越来越小,自然射不穿比一般铠甲都要厚的护心镜,而且弓箭造成的伤口小,除非穿透,射中其他部位造成的伤害可以挽救,而射中脖子的大动脉和心脏等致命部位就凶多吉少,所以对脖颈儿和心口处要特别注意,这也是护心镜存在的意义。
其中《三国演义》中就提到“ 盖挥鞭打瑁 ,正在护心镜。”还有《水浒传》中也提到:“张清望后赶来,手取石子,看燕顺后心一掷,打在镗甲护镜上。”可见护心镜存在已有很长的历史了。除东亚地区外,在西亚、中东、古希腊地中海沿岸的历史中也都有出现,且同样延续了很长的时间。
护心镜的是铜质的,镶嵌在前胸后背,比一般的甲片厚,外面凸起,相对光滑。护心镜的主要目的就是防箭,所以它的特点就是凸、厚、滑,弓箭是射不穿的。
护心镜就是早期的板甲,主要护住胸口要害部位,是用锻铁打造而成,正常情况下二石弓是射不穿的,强弩有可能射穿。
古代最初的镜子是由黄铜打战的,一般都成为铜镜,所以护心镜一般也是由黄铜打造的,弓箭不容易射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