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下的中年男性应该最近日子都过得不大顺畅。
8月份,昔日的风云人物,黑豹乐队的摇滚赵明义端着保温杯喝水的事件,引起了一轮关于中年危机的热议;
10月26日,媒体上一篇《人到中年,职场半坡》,里面列举的几个名企高层,遭遇职业变故后的就业难、倦怠感问题,令不少人心下惶恐;
一天后,作家冯唐的一篇10万+爆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引发朋友圈疯转。
至此,顺利完成对中年男人的三连击,造成血量锐减、怀疑人生、怀疑自我等伤害效果。
中年危机,是指一个人到一定年纪后,生活相对安逸,有家庭有事业,但是不上不下,进退维谷,产生巨大的焦虑和虚无感的一种状态。
其实,中年危机并不仅仅发生在男性身上,女性也会有,甚至于,一个企业,也可能遭遇这样的坎。
曾经风头无两,如今风光不在;业绩稳定,但创新乏力;体系庞大,但转型困难;人员增长,但效率依旧;目标太遥远,方向找不到···
这就是企业的“中年危机”。
而冯唐在他的文章中,苦口婆心地给出了十条建议。
细观之,其中几条,对于企业来说亦颇有启发性,现摘出,稍加阐释如下:
第一,不要成为一个胖子
人胖了,容易行动迟缓;企业胖了,则执行流程冗长,办事效率低下。
虽然随着企业发展和规模壮大,员工的增多和层级的递增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人越多,管理起来就越困难。
有的公司,以层级分明,流程严谨为傲,不断改进岗位说明,设计工作流程,结果是员工把遵守纪律和执行流程当成了工作本身,耗费大量时间在走流程上面。
这样下去,发展缓慢、人浮于事是必然的事情。万一突发危机,很可能应对不及时,直接造成公司重大损害。
企业管理者必须警惕这种情况。
扁平化组织是现在许多知名大企业如谷歌、亚马逊采用的企业结构,对于提高效率、精简层级、降低沟通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
对那些机构臃肿的公司来说,这不失为一个自我改革的方向。
第二,不要停止学习。
一位壳牌石油的高层曾说过,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
世界瞬息万变,特别是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第四次工业革命萌发的当下。
VR、AR、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各种新名词层出不穷。
不主动拥抱新时代、新技术的企业,必定会在时代潮流中落后,不管你过去实力多么雄厚。
君不见,曾经说一不二的银行们,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夹击下,最终也妥协了,达成友好合作。
作为一家企业,永远不要排斥新生事物,先了解,先尝试,再下判断。
开放的姿态能让你快速跟上市场变化,察觉风向变化,而不会像烂柯人一样,回首已是世变时移。
第三,不要追忆以前
当你攀上巅峰的那一刻,你已经跌落低谷。
这是因为当你爬上山顶后,接下来就是走下坡路;要达到新的高度,就只能去攀登更高的山峰,一样要从山脚开始。
一味沉浸在已取得成绩中,很容易被曾经的荣耀蒙住了眼睛,不再去改进创新、不再敢失败试错,固守原来的发展模式,在一亩三分地里自我满足。
最后即便不被淘汰,也绝无可能再度突。
想想本世纪初的搜狐,和网易、新浪并列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巨头,如日中天,创始人张朝阳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人”。
但媒体和旁人的吹捧让他变得骄傲自大,丧失了身为领导者的理智和清醒,公司寸进尺退,先后错过了搜索和社交风口。
如今,新浪有微博、网易有门户、电商,而搜狐却难以拿出一个拳头产品。
过去的辉煌只能证明你曾经成功过,却不能保证你的未来。一个永远把“我们过去取得了XX成绩”挂在口边,却从不展望未来的公司,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取得荣誉那一刻,就应该抛弃它,继续轻松上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一个中年,都是从青葱般的少年成长过来;而每一个如今老化迟缓的企业,也都是创始人筚路蓝缕、宵衣旰食地发展起来的。
个体如此,所以失意时想想当年敢于对着天空大喊“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的豪情;
企业也如此,所以迷茫时想想当初创立时“改变世界、让社会更美好”的初衷。
失去的是青春,改变的是年龄,但保持炽热的灵魂和伟大的理想永远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