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A万科这事也算是一桩奇葩事情了。一边是大股东要增持护盘,一边是管理层巴不得股票下跌,这恐怕古今中外都少见的事情了。不管如何,这事都是可以上管理学教科书的了。这事前前后后也折腾了快8个月了,先是宝能来逛窑子,然后万科管理层出来说你们钱不干净。宝能说那行,我把你窑子直接买下来。万科管理层说那我们姑娘是有情怀的,不是有钱就可以的,我们要保护我们姑娘的合法权益。最后华润出来说,我们支持换老鸨。目前万科管理层又向衙门告状,你看,他们合伙逛窑子。本来以为是一部商业局,后来拍成伦理剧,再后来拍成谍战剧,现在就搞成了肥皂剧。笔者其实从头到尾就一个事情没搞明白,宝能收购万科到底是要干啥?收购万科无非就是两个目的,第一,希望通过低位增持高位套现来获得收益,就是我只是来赚取二级市场的。那股灾低位增持了那么多,且在后期万科大涨的过程中,估值已经超过了同行的招宝金三家同类地产股公司一倍多的情况下,非但不全身而退还在20元之上去疯狂加仓,并且是几乎搏命式的加仓。管理过结构性资管产品的人都知道,一个产品是有协议平仓线的,这个平仓线一般是由管理者与产品持有者商量来的。笔者在管理产品的时候,都是根据最大回撤值来做风险管理。比如一款一千万的产品,如果协议的最大回撤值是200万的话,那么基本上笔者在最开始所动用的资金原则上不会超过500万,也就是留了大概40%的安全垫。直到资产增值到1200万以上的时候,才会增大自己的可用资金到1000万左右,永远保证自己有一个不低于40%安全垫。这样尽管一开始资金利用率会较低,但是使得自己头寸永远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不会因为一次交易完蛋就整个被强制平仓,而这也是行业内大多数产品经理管理者的常识。因此,从资产管理者的角度来讲,20元用资管产品重仓去撬万科的跌停板,并不是那么合乎情理。
唯一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宝能跟华润私下有一些协议。最终华润希望赶走现有管理层,也承诺了宝能能够带走利润,只不过后来事情越闹越大,或者中间又有一些其他的幺蛾子,搞到大家骑虎难下了。这就是我心里的真相,当然至于是不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过,现在事情真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都在等着看宝能爆仓。虽然我觉得万科管理层手段有点狠,但是我确实很赞同他的那个论断。全市场都知道你要做多,还知道你不能走,还TM知道你快没钱了,那你就是以一己之力与整个市场作对。宝能聘请的操盘团队确实很优秀。这两天盘中的护盘时间点都恰到好处。不过这在大势面前,或多或少的一点操盘能力已经很难起到什么作用了,靠谱点的办法还是去筹钱补充保证金更实际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