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是明朝大臣,同时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在有关记录于谦生平纪事的书籍中,详细地记载了士大夫名士们是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的。除此之外,《明史》一书也详细地记载了明朝廷是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的。《明史》曾赞扬于谦说:“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从这句评价词中得知,于谦是一位忠心而忠烈的士大夫,于谦的精神如同他写的《石灰吟》那般正直不阿。虽然于谦死的很冤枉,但是世人都知道于谦是被冤枉死的。等到儿子于冕为于谦沉冤昭雪之后,于谦复官赐祭,并被追封谥号为忠肃。除此之外,于谦与岳飞、张煌言被世人称为“西湖三杰”,从后人对于谦的评价中,便可看出于谦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好官员。
于谦当之无愧为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土木堡之战打垮明军主力的瓦剌大军,被于谦带着一群新兵溃兵,在北京保卫战中打得大败而逃,令大明朝生生延命近二百年,其功劳之大,有明二百余年一众士大夫文臣,恐怕无人能及。说到人品操守,于谦更是清廉如水,家无余财,纵是后来摄行皇权十载的救时宰相张居正,恐亦逊色三分。大明没有北宋一样立国百年便被胡虏驱赶着南迁,力挽狂澜令金瓯无缺的中流砥柱便是于谦,他不止是大明王朝的社稷功臣,更是千秋不灭的华夏民族英雄。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了学习文天祥不屈的气节,于谦经常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一旁,每当读书困倦时,于谦都会以文天祥的故事来激励自己。
明朝于谦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修建了于谦墓。如今,明朝于谦墓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麓。明朝于谦墓修建初期,呈坐西朝东样式。清朝著名学者曾到于谦墓参观游览,并题下“赖于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公元1466年,于谦冤案被平反后,明孝宗为了表彰于谦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对明朝廷的贡献,便给于谦封赐谥号“肃愍”,并在明朝于谦墓旁建立一个旌功祠。
我对于谦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典型的清正廉洁、忠君爱国的士大夫,是一个“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的人,他对明朝是有再造之恩的。当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王朝面临着灭亡危机,京师人心惶惶,朝局一片混乱。在制止南迁后,于谦又独当一面,组织了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军的进犯,最终化解了这次明朝自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使明朝社稷继续存续下去。
于谦是土木堡之变后保家卫国的功臣,也是挽救明王朝和弥补明英宗兵败被俘的人之一。于谦生平经历极其丰富,其年少时期就非常有才华,在其入宫后曾随明宣宗巡按江西,平反冤狱数百起,宣德五年被派遣巡抚晋豫,上报水旱灾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