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喜剧手法而言,对权力的讽刺永远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也易于塑造出彪炳电影史册的经典人物(想想《大独裁者》吧),艾金森早就是享誉世界的谐星,凭“憨豆”形象独步天下,为何要煞费苦心再粉墨登场一个强尼·英格利施,恐怕也有这种考虑。对英国电影人来说,007堪称他们的银幕坐标之一(当然好莱坞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英式幽默向来长于自己人捉弄自己人(“英格利施”就是“英国人”的意思,“强尼”也勾连着“约翰牛”),拿自己的标志性人物开涮,007当然不能豁免。不过恶搞007最成功的旧作,还得数好莱坞喜剧大师梅尔·布鲁克斯主创的电视剧集《糊涂侦探》,此剧在1960年代风靡荧屏,剧中对007系列中的许多细节都做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改写(譬如那些高科技间谍用具),直到四十多年后,《糊涂侦探》还在被不断的改编、重拍,其生命力和吸金能力,完全不亚于007系列。而在华语世界中,整个1980年代,香港新艺城戏仿007的《最佳拍档》系列,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喜剧电影品牌之一;进入1990年代,喜剧天王周星驰接连推出《国产凌凌漆》和《大内密探零零发》,一部现代,一部古装,都是恶搞007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国产凌凌漆》,不仅对詹姆斯·邦德进行了从头到脚的全方位解构,还饱蘸着“九七”临近之际港人对大陆权力体系
的想象,可谓妙趣横生。
从剧情和场面上看,《憨豆特工2》就是《憨豆特工》的升级版,颇有点007的意思——事实上,罗温·艾金森在《憨豆特工》系列中塑造的这位英国特工强尼·英格利施正是007的恶搞版,从人物来看,强尼·英格利施跟“憨豆先生”其实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由于“憨豆”形象的深入人心,华语世界将此片译为“憨豆特工”,也算符合情理。
大银幕对特工形象的喜爱,几乎贯穿了整个世界电影史,一来这是因为职业特工的神秘性,及其随之而来的浪漫主义色彩;二来,特工乃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带有其他职业所没有的象征性和威压感,如果正说,那就是风流帅哥詹姆斯·邦德的银幕传奇;如果戏说,那就是《憨豆特工》们的天下了。
为什么要戏说特工?首先这是来自民间讽刺的幽默感,苏联文艺理论巨擘巴赫金在分析拉伯雷的《巨人传》时曾指出,(中世纪以降的)民间文化中,贩夫走卒们常常营造一种狂欢节式的文化气氛,用来揶揄、嘲笑、颠覆各种官方的价值秩序和语言体系,对于权力代言人(特工)的捉弄,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再者,自二战以后,世界历史进入所谓的“后现代”阶段,解构大潮汹涌澎湃,把代权力行事的神秘特工“解构”成人见人笑的小丑,也切中受众们的接受心理。
看到憨豆先生满头的白发,还有那布满皱纹不再年轻的面孔,让人感叹岁月的沧桑,感谢憨豆先生多年来带给我们的欢乐时光。
遗憾的是本片并没有给憨豆先生发挥演技的地方,基本上算是一部平庸无甚亮点的恶搞007喜剧,节奏慢,无新意,只有结尾刺杀一段让人眼前一亮,仿佛又看到了憨豆昔日的影子,让人又哈哈大笑了一回。影片引入了不少中国元素,西藏雪山、澳门赌场、中国总理、中国功夫铁布衫、强悍的老太太杀手,连憨豆也跟着秀了几句:谢谢,书山。。。让人捧腹,只是中国总理的气质外形也太差了点吧,呵呵。东芝、劳斯莱斯与苹果肯定赞助了不少钱,广告打着这么赤果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