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平和的基调,让人的心情可以平静一些。但从导演故弄玄虚(如果结局是女主角看见“自己”,淡淡的一笑——这样大家就不会误解了。)导致观众误认为是悲剧的结局这点来看,还是很不“厚道”的。
由于借助镜像理论推动故事情节,那么真相也只可能有一个,这个片子的结构和结局不可能是开放性的。真相就是:Earth 2没有发生同样的车祸。因为从Earth 2开始逼近地球的那一天(也就是4年前车祸发生的那晚)两颗星球的synchronicity就终止了,直接的证据就是电视里现场直播的现场女科学家和Earth 2中的“自己”进行“对话”,对话不是同步——有先有后,有问有答。所以有了结局时女主角和“自己”见面。
如果女主角足够聪明(她应该是),当她看见“自己”时,应该确信了两个Earth之间已经不同步了,Earth 2没有发生同样的车祸。她应该高兴才对。导演在这里安排她以不安的表情展示给观众,良心实在是大大的坏了。况且这个手段并不高明,聪明的观众“鄙视”他!
所以呢,结局应该是这样的:男主角到Earth 2,看见“自己”美好的家庭还在,心里就不会痛苦了。但他仍会纠结——他已经是局外人了。但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他的也只能选择默默的离开了。而女主角呢,自己人既然见了面,难免寒暄一阵。最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最终,男主角返回Earth 1和女主角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影片结尾,地球1的父亲去了地球2,地球2的Rhoda来到了地球1,证明这种对称已经被打破,Richard Berendzen博士的理论是正确的。Keith Harding提到的罪犯和百万富翁之间的区别其实微乎其微,也预示着片尾导演要传达的内容,站在地球1的Rhoda对面的那个穿黑大衣的Rhoda,已经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或许就是4年前的一念之差,一个Rhoda成了罪犯,生活潦倒;而另一个Rhoda顺利地读完麻省理工,有着令人艳羡的生活。
所以我相信的结局是这样的。父亲到了地球2,看到了妻子还在,儿女也都健康成长,当然还有另一个幸福的自己,已倍感知足。人有时候感伤和不能接受的,是那个人已经在这个世界消失,你不可能和他有任何交集了,但父亲看到妻儿健在,看到他们能幸福生活,哪怕他们已不属于自己,也已知足,也可以放下对Rhoda的仇恨。
我试图往更深层次的方面理解这个电影。有两种理解:1、柏拉图的洞穴理论的破产,镜像理论也是谬论,不存在主次问题。2、存在镜像,有主次之分,但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实体和镜像变成了两个独立运行的个体,影子摆脱了主人。难道暗示人类可以摆脱上帝的控制(上帝是主,人类是次)?
无论如何,本片从哲学上讲是典型的怀疑论论调,超出了科幻的范围。不存在真理的世界还是世界吗?或许本片本来就是情感文艺片,深究显得矫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