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拥有众多包括本人在内的铁杆粉丝。他导演的电影数量并不算多,但是每一部都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本人一向认为,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就是看它能否长年地存放在你电脑的一个地方。每当你闲暇无事,总会翻出来播放——尽管你也许对一些台词早已倒背如流。而昆汀的几部代表作正是本人电影珍藏的一部分。相信有很多影迷有和本人一样的感受和做法。
那么,昆汀的电影为何令人如此着迷?很多影迷做了总结,例如他的电影有昆汀式话唠、恋足、炫酷配乐、非线性叙事等等……本人赞同这些看法,尤其是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配乐,极大地满足了影评的视听感受。在这里,从昆汀对电影配乐的选取看,我们不得不说,香港邵氏老电影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比如说:在他的代表作《杀死比尔》最后的桥段中,女主用五指摧心掌击杀比尔时的那段配乐,就是取自香港邵氏影业在1983年拍摄的一部电影《五郎八卦棍》,而这部电影正是刘家辉主演的。刘家辉在《杀死比尔》中也扮演了传授女主五指摧心掌的白眉道长等角色。
不过,除了以上特点,本人还总结了昆汀电影的几个其他的特色,今天写出来供影迷朋友们一起鉴赏:
首先是,绝无小鲜肉。与我们国内很多电影人生怕别人认为自己老的做法截然相反,昆汀电影里的人物在演员选择、化妆以及造型上似乎是生怕别人认为自己年轻。因此,他的电影绝对不用小鲜肉,而是喜欢用一把年纪、满脸皱纹及胡须的大叔。说真的,这样的确可以给人传递一种质感。
因为他的电影刷新了我们对于电影的认知,告诉我们电影也可以玩,可以在严肃和戏谑之间找到一个空白的区间。
总体来说,昆汀的电影大部分都是B级片,cult片。
如果我们用一种十分严肃的态度来分析他的电影的话,往往会被它的叙事或者人物形象引入歧途。
如果试图在他的影片中来找到一个导演试图告诉我们的严肃道理,或者哲理的话,往往都会失败,并被这种想法迷惑,得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
因为他的电影都是在嘲讽严肃的生活,所以是不可能从影片中得到什么严肃哲理,总结出什么规律的。
《被解救的姜戈》是个标准的反类型片。
黑奴变成了牛仔,成为了英雄,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对这个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在西部片中是不可能出现的。难道我们应该理解成“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正能量吗。不能。
低俗小说使用了环形叙事,里面的“好人”都没有好结局,“坏人”都成为了胜利者。
游戏规则被打破,生活原则被迫再次改动。
《无耻混蛋》中,希特勒被暗杀,不符合历史。
不符合历史又能怎样,只要女主角完成了复仇,纳粹被地狱一般的烈火焚烧,这就足够了。
生活本来就挺无聊的,没时间去思考深究那么多哲理和规律。
昆廷就用他的反类型电影告诉观众,电影不是只能像标准好莱坞影片那样规规矩矩,才子佳人正义战胜邪恶。看完了电影你的生活仍然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趁着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去感受一下肾上腺激素飙升的快感,满足一下内心邪恶的小欲望。
同时,这也就是昆廷的电影引人入迷的原因。
当一个人五十三岁还能被称作天才,那么他就是真的天才。
当一个人五十三岁还能被称作痞子,那么他就是童心未泯。看完昆汀?塔伦蒂诺的新片《八恶人》,与第一次观看完他之前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时心里虽然复杂但也清晰的感受不同,中美安迪影视小编发觉自己遇到了一部复杂与矛盾交织的昆式电影,第一直观感受是,《八恶人》就像昆汀之前所有电影的精选集,里面每一个“可恨的人”,都像是从他之前电影的恶人里面拣选出来再扔到这个舞台剧般的新故事里面。这部电影更像是一种昆汀经典恶人狭路相逢,是昆汀自己的“复仇者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