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善于运用特写镜头,这让人物的表情变化清晰可见,亦多用远景镜头,展现整座城市的变化,更暗示出香港人在这样变化万千的城市中对自我的迷茫,对回家的期盼。剪辑也是一大特色,跳跃式的剪辑显示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结。至于本片中大量的音乐,
更是为此片加分不少。导演所用的歌都是香港一支只有一个人的乐团ketchup,但这些英文歌却都是七十年代的风格,是包括导演在内那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总体来看,本片的音乐大多是欢快轻松的调子,这也奠定了本片的感情基调:不悲。想来也是,二花与林山最终相见了,二花在屋契上签了字,阿南和二花也最终回到了家乡,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也没有未完成的愿望,结尾甚至有“破旧立新”的意味,呼应了片名,一切终将过去,新生活终将来临,死亡也是,关键是要面带微笑面对。
时间逝去,历史流转,当年离开的,如今回来了,见到昔日恋人的一霎那,才发现,以为自己一直后悔的选择,其实并不后悔,两人几十年未见,再次相见仍能以微笑对之,这不是“不后悔”的最佳体现么。而片尾二花和阿南回到台山时,正是对历史的重新审视,
“从哪儿来就回到哪儿去”,这种“回家”可能不仅仅是表面上回到家乡,更是有一种找到归宿,找回自己的意味。本片的摄影带有强烈的导演风格,导演麦婉欣也承认,自己是一个对“美”的追求达到“变态”程度的导演,她对画面的色调、构图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整部影片的画面色调呈暖黄色,尤其加以灿烂的阳光,更突显了画面的温暖,甚至拍出了香港“被遗忘的美”。而在回忆的段落则用带有复古的黄色,带出浓浓的怀旧感觉。
故事的开头展示的是华人在旧金山的生活,唐人街上密密麻麻的中文招牌,与香港的旺角或是湾仔并无太大区别。年轻的一代骑着单车穿梭城市,坐在海边看海,看似潇洒的生活表象背后却是不可道人的伤痛,本应是新生的力量却由于肆意的享乐而患上血癌。明知自己命不久矣,此时的她决定出走香港,寻觅一位从未曾谋面的网友,只因她感觉他“对我好,真正地关心我”,而非选择去见抛弃她的男友,或是多年未见的父亲。另一方面,一位年过中年的老华侨女中医,每天为很多西医医不好的病人把脉、针灸、
抓药,帮助他人的同时却派遣不了内心的孤寂,总是在怀疑自己是否当年做错了选择来到旧金山,谁能想到呢,一来就是几十年,甚至忘却了故乡的模样,昔日恋人的模样。因为一张屋契,几十年未出过远门的她向好友借了旅行箱,毅然踏上归乡的路途,为了祖宗留下的地产,或许,也是为了寻回心中那一份隐隐的思念。两位女主人公在旧金山有过短暂的相遇,然后同时来到了香港。阿南在义庄遇见了林伯,为了有地方住,更为了找寻网友,阿南同意在义庄工作。林伯和阿南第一次碰面的时候,林伯看到这样一张和自己昔日恋人想象的脸庞,不禁呆住,而当他问阿南怕不怕义庄的棺材时,阿南出人意料地回答:“不会啊,我觉得这里很美啊。”或许是因为自己也离死亡不远,这一片的空旷寂寞,甚至阴森,在阿南眼中变得如此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