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牛郎》强调的是人物与环境,人与人的不适应感和不调和,并大胆坦率地剖析了纽约这个繁华大都市的生活。大色块和俯瞰镜头给观众一种极度的空旷和疏离感。
颓废的现代都市男女和天真的西部青年牛仔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给观众一种灼烧感和刺痛感。这种切割式的对生活的逼视不同于冷静的旁观,在冷静的镜头之下可以感受到导演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底层悲剧小人物的怜惜。影片最后,随着乔对生活的憧憬全部破灭;影片伤感的情绪强化到了高潮,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
《午夜牛郎》的电影手法朴实无华,鲜有炫目特技和视听奇观,在细节的把握、光色的搭配等方面颇有特色。影片大量运用心理蒙太奇,片中人物或回忆过去,或展望未来,这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内心的愿望、幻觉想象、内心怨恨得以外化展现,并有效的扩大了电影的表现力。该片在不动声色、冷峻客观的同时,也不乏黑色幽默。角度、景别的灵活多样,固定与运动画面的交错进行,更显示出创作者娴熟的拍摄技法。
该片的造型、场景也体现出编导者的独具匠心;俯拍角度下渺小的人像和逆光下人物佝偻的剪影让观众体察到平民的艰难和卑微。洗澡捡肥皂开场、祖母养大的牛仔舞男、轮奸回忆与幻想未来蒙太奇、在长途大巴上和人笨拙的搭话、请问自由女神像怎么走、做爱压到的电视遥控器、毫不顾忌的大声说我是舞男、当掉的收音机、街头照相发舞会邀请的哥特姐弟、拼字游戏say,pay,lay,gay,在迈阿密丢掉一身牛仔行头重新做人。
影片出场的达斯汀让我没敢认,胡子拉碴、头发脏乱、穿着得体却一看就知道不是正经人、走路坡脚、眼球咕噜咕噜的转,活脱脱一副底层挣扎中的小市民形象,直到他的戏份逐渐增多,我才可以肯定真的是他,那样丰富多变的表情、神经质而敏感的眼神唤起了我的记忆。我把这个故事归到了“爱情”一类,因为我想,主角乔和里佐的相依为命,感情不仅仅是在于无可奈何的聚堆,在里佐从楼梯上摔下来之后,乔第一次“不行”了;而当乔带着里佐回到他做梦都想去的迈哈密之后,乔放弃了自己的牛仔服,即年轻的不切实际的梦想和癫狂,决定重新开始。
电影用冷漠的眼光观察了当时的美国社会,乔刚来到纽约时看到所有人对路上的一个“死人”视若无睹,直到影片结尾他搂着死去的里佐无助的忍受着车里所有人好奇、看热闹的眼光,看够了之后补粉的补粉、聊天的聊天,这种对比极大的讽刺了社会的冷漠和麻木,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宿命感和因果循环。大多数人活着难道不像电视上的那只狗吗,任人玩弄还要卖萌求乐,连痛苦也成为有权有势的人们的取乐罢了。 本片荣获第四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该片吸引观众的地方在于批判现实的态度和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种种阴暗。导演将镜头对准了美国电影中很少触及到的下层人士的悲凉生活,充分展现了美国社会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人本身的孤独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