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论是纲丝节还是的德云社封箱演出,郭德纲于谦和高峰的三人群口相声经常是一个重要节目。但老纲丝知道,高峰那个位置以前是属于王玥波的,他和郭德纲于谦的三人群口才是当年德云社的饕餮。
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了,估计王玥波的名字在很多新纲丝那里都非常陌生,事实上王三皮可是德云社的编外元老,是郭德纲搭档了十几年的好朋友,在郭德纲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他和郭德纲兄弟齐心,等到郭德纲名满天下,王玥波却在德云社销声匿迹。
实事求是讲,王玥波就是和郭德纲反目了,别看两人之间从来没有什么公开的争执,但翻脸早就是事实存在的事情只是谁都不主动提罢了。
那么为什么王玥波会在德云社越来越红的时候和郭德纲越来越远甚至反目呢?
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老朋友和小朋友的区别
王玥波和李菁等人是从小的朋友和同学,虽然他和郭德纲有十几年的交情,但论起来还是没有王玥波和李菁等人的感情深厚,更何况王玥波和李菁两人还都有同一个干妈,连丽如。如果让王玥波非要在郭德纲和李菁之间选一个的话,他自然会选心性和他更投缘又从小玩到大的李菁。在还没到必须选的那步时,他倒一直处于超然的地位。
2、地域和氛围的区别
郭德纲的德云社里虽然也有不少北京人,但说到底德云社依然是一个有着浓厚外来户气质的团体,其内部骨干人员不是来自于北京之外就是来自于其他行业转行。
而王玥波周围如李菁、何云伟、徐德亮和王文林等人都是老北京土著,还都是从小喜爱曲艺投身曲艺的人,相比较而言,王玥波和李菁周围的曲艺氛围更为纯粹,不像德云社后台那样充满了名利味道。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王玥波他们更像是相声行业最早的清门艺人,曲艺在他们眼里首先是个玩意儿,他们首先是爱这个,然后才是用爱好当了职业。德云社一干相声明星则像是老北京天桥撂地的浑门艺人,相声在他们那里首先是混饭吃的工具,多数也谈不上什么热爱。
在德云社没走红的时候,王胖子和郭德纲属于同类人,他们都热爱相声和曲艺,穷哥们在一起更多是因为好玩儿,赚钱那都是其次。
而现在则不太一样了,王玥波依然坚守小剧场和小书馆,郭德纲和众徒弟已经转向流量明星,所以才有网友说王玥波现在才是相声评书守墓人。
3、行业的同与不同
王玥波虽然有相声师承,但他更多的时候是一位评书艺人,而且是老派的评书艺人。
郭德纲和几个弟子如今也经常说书,不过他们属于西河门。
说起来挺有意思,王玥波的评书师父是马增锟,马大爷虽然是马连登的儿子,但却不喜欢马派西河的家学,反而钟情于正宗评书门,其180回《罗家将》乃是评书界一绝。而王玥波的评书师爷则有连阔如、袁阔成两种说法。
郭德纲西河门的师父金文声和马增锟在济南就是熟人,曲艺界能让金文声佩服的人不多,马增锟绝对算一个。金文声说过,论《隋唐》,五个金文声赶不上一个马增锟。因此王玥波和郭德纲交好,其实也有马增锟和金文声的渊源。
但是呢,马增锟又是一位极讨厌西河门评书的艺人,他虽然也会西河大鼓,但谁要是在他面前提起西河门评书来,他马上就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也不知道马增锟和父亲姐姐来往少是不是因为艺术上的分歧。
有意思的是,王玥波的干妈连丽如的脾气和马增锟一样,虽然连老太太和田连元私人关系很好,但说起西河门评书来她也是极其不喜欢。更别说她还有句名言,让王玥波不要和说相声的搅合在一起。
有这样的师父和干妈,王玥波在根上就有和郭德纲成为冤家的基因。
而且,在郭德纲开始搞《坑王驾到》之后,关于他和王玥波评书水平谁高谁低的议论就没停止过,相对来说郭德纲的评书更像单口相声一些,逗乐成分比较高,有时候不怎么给书听。王玥波虽然在评书上也有拖沓等缺点,但其评书味道显然更正宗一些。不过这些话如果放到网络环境下一发酵就很容易引发争议。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王玥波和郭德纲现在不仅是同行,也有成为冤家的基因和外因,这关系能好得了吗。
4、一本书引发的争议
2013年,郭德纲出版了一本书《过得刚好》,老实说笔者当年也买了,买完了就后悔了,对老纲丝而言,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水,几乎全是郭德纲之前的相声集锦和博文汇编,没什么干货。
如果说有干货的话,那就是在书的末尾,郭德纲以不点名的方式写了很多相声圈儿里的逸闻轶事,当然,几乎全是黑暗面。
对于这些所谓爆料事情的真伪,笔者曾专门找过业内人士逐条解析,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更多的则是夸大的。
也就是这本书,尤其是末尾的那些所谓“爆料”引发了老好人王玥波的冲冠一怒。
王玥波在当年天津相声界纪念杨少奎专场演出时曾有一段话:“有的观众朋友,可能看到了某些相声演员写的回忆录,里面说相声演员老先生们,谁吸毒了,谁搞破鞋了 ,谁判刑了。你写那个干嘛?相声圈多少好人好事,可歌可颂的你不写,非得写谁判刑了……还有观众上后台找我们,因为那书上面没写张三李四,拿着书问我们上面写的是谁,让我们给轰出去了,你管得着管不着。”
类似的话,王玥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过。
对于这件事,笔者是支持王玥波的。原因很简单,首先,郭德纲爆料同行的所谓黑暗面同时,为何不写上“天津某年轻相声演员模仿领导签字贪污公款,利用职务之便偷拿行头”呢?这不是乌鸦站在煤堆上,光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嘛。
有网友评价,郭德纲拿这些历史八卦抹黑同行,相当于宋祖德骂卓伟侵犯明星隐私。
其次,你真有种索性就把真实姓名写上,把瓷实的证据贴上,也算是条刚正不阿的汉子,或者你用春秋笔法也算是你有文采。这种光说“某某”不点名的做法和小报记者有何区别。
最后,王玥波是君子,君子不揭人短,不嚼舌头,因此他必定也看不上为了卖书挣钱这么玩命抹黑同行的郭德纲,在王胖子眼里,这绝非君子所为。
所以,这本《过得刚好》就成了王玥波和郭德纲反目的最后一个理由,也让两人的关系彻底走向破裂。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本书也只是一个引子罢了。
好在,毕竟感情在,两人谁也没挑明了开怼,王玥波发完脾气继续回去说他的书。郭德纲在说书闲白时曾说过:“有朋友就说相声,没朋友就说评书。”很多人都认为他这是在说王玥波。
至少,两个老朋友还是保持了面子上的平和。
最后,有人曾问王玥波有没有可能和郭德纲重归于好。笔者认为,很难。君不见,马贵荣曾在贴吧上发表过一篇不赞同郭德纲相声风格导向的业务探讨文章。说起来马贵荣一算相声行业长辈。二算郭德纲的老熟人,在郭德纲落魄时马贵荣不仅请他吃饭,还让弟子孙越、王玥波等人给郭德纲当搭档。因此马贵荣发表一篇业务探讨文章本就属于人家相声行业内的问题。
结果,没想到的是,马贵荣的文章引来了无数德云社粉丝连着几个月的谩骂,其用词很不好看。
要知道,马贵荣是王玥波的恩师,郭德纲又是坚决支持贴吧里的那些粉丝的。这种情况下,让王玥波和郭德纲重归于好,难啊。
01.二选一的交情
王玥波和李菁等人矫情本来也很好,而且是从小玩到大的。相比于郭德纲的十几年交情,他可能更会去选择有同一个干妈,并且和自己是发小的李菁。所以要是二选一的话,他可能更会选择李菁那一边,毕竟两个根本没有可比性。都是成年人了,能有一个和自己有童年交点的人是真的很不容易,这样的发小,可能比什么都珍贵。
02.氛围
德云社虽然也是曲艺的团体,但那里面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很多都是从各行各业跳槽而来的。但你看看李菁、王文林那些人,哪个不是从小就爱曲艺,从小就习曲艺。在这样的差别上就有了这样的结果,德云社的场子,更像是为了名利而追逐的一群人,而王玥波所追求的,可能就是和李菁他们一起好好的把这纯粹的艺术给传承下去,而不是搞一下花里胡哨的。他们就像是因为热爱所以专职,而德云社更像是一群没路走了的人,来混口饭吃的。
03.郭德纲用历史八卦抹黑同行
郭德纲写了一本书叫《过的刚好》,这也倒没啥,里面没什么值得看的。而这本书的最后,郭德纲匿名的方式,点了一些相声圈的黑暗事件。王玥波是非常生气的,因为他觉得,你写,大可写一些好人好事,好玩的好笑的,但这些谁做了什么坏事,可真是不该写。而且,这郭德纲写的,还不全是真事,他把有些小事还浓墨重彩的夸大了一番。你拿着去质问,他却说,我又没指名道姓,说的可不是您。
我觉得,王玥波更像是一个曲艺的传承人,是一个正直的相声演员。相比之下,郭德纲就像是相声界的地产大亨,一肚子心眼,眼中只有利益二字。相声于他,不知为何。
王玥波和郭德纲不再往来是因为一本书《过得刚好》,这本书名义上是奋斗历史和解读曲艺界等等,其实里面掺杂了许多明星的私事和黑料,王玥波委婉的在自己的演出上表达对郭德纲不满,说郭德纲专门挑低俗黑暗的东西写,夸大扭曲了事实,靠揭人短处嚼人舌根来赚钱,不是君子所为,从此俩人不再往来。
你认为郭德纲只是为了赚钱吗,郭德纲不爱艺术吗,作者讲话最好过一下脑子好不好,老郭如果不用心喜爱相声也到不了今天,郭德纲并没有主动伤害谁啊,人家自己在小剧场说相声没招过谁啊,是这帮孙子天天攻击人家还不许人家反驳两句,我看是羡慕嫉妒恨闹得。
现在也是好伙伴, 大型商演德云社自己人都排不开,怎么可能叫其他团体的来演。小剧场演出郭德纲自己都不常上,偶尔要上时还要赶上王玥波那时没事,不是那么容易。毕竟大家都很忙。
因为郭德纲现在已经很少出现舞台上了,已经退居后幕了,所以演出少了,和王玥波的合作自然也少了,但是两个人私下还是很好的朋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