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的观众,可以说自从互联网越来越达到,就使得电视越来越没有存在感,即便是看,也大多是中老年人多一些。而这些人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于历史完全没有什么概念的人,他们一般也就是看个热闹而已,所以什么抗日神剧什么的和他们没有啥关系,只要有热闹就行。另一部分,是那些了解历史的人,甚至是一些参加过战争的老兵,他们看到这些神剧通常会很气愤,无法忍受这种对历史的亵渎,可是往往他们又都是非常的孤独的,由于年纪大了,家人很少有时间陪他们,电视又是他们唯一的消遣的东西了。所以,还不如看看神剧,起码能调动自己的情绪。
就是成本上,无论是制作成本还是宣传成本,甚至是风险成本都非常的低。你想现在都是这种东西,大家都知道大概的套路了,怎么雷怎么玩,怎么博人眼球怎么来,所以对于编剧来说,历史反倒是最不重要的,只要是中国和日本人打就行,其他的都不用管那么多。这样下来岂不是简单多了,不用费力气去找史料,差记录,将时间线插在抗日的那段时间里就好了,地点随意,反正人物也是虚构的,别人又找不出来。
编剧演艺人员良莠不齐,素质下滑,为利益不择手段。港台演艺圈衰落,大量编导演艺人员登陆发展,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和大陆的政治气氛以及人文环境出现碰撞和错位,不恰当、不准确以及不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一些原本严肃的剧集蒙上了神剧的色彩。还有些投资商和演员唯利是图,心态浮躁,进一步拉低了剧集质量。
剧情严谨往往悲惨沉闷。毕竟整场战争,我们败多胜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人员伤亡2500余万,财产损失超过几千亿美元(当时统计是200多亿,若按可比价格计算远远不止)。很多地方都有万人坑,731细菌战,三光大扫荡,重庆大轰炸。如果完全写实,在休闲时间观剧的国人心里很难承受。
拍这些电视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牢记当年祖先祖辈是怎样在艰难困苦中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而且这也是是中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所需要。这些剧本,成本比较低而且观众比较多。老一辈的都十分喜欢看着一些电视剧,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个是必须的。
宣传上也都是一些大众所熟知的梗了,因为观众已经是处于一个慢慢接受的状态了,如果突然拍一部正常的抗日剧,观众可能反而给出的效果不是特别好。所以,机遇这样的考虑,投资方也愿意投这些抗日神剧。因为成本也相对较低,失败了不至于伤筋动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