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贺岁档,国庆档,劳动节,国产保护月等等,都是国产电影收割票房最好时候,仅仅一个贺岁档就要占据几乎百亿票房,外国片怎么比呢?可能这几年漫威和一些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圈钱圈的火热,给人一种国产片票房成绩不如好莱坞的假象,但实际并非如此。引进的影片票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超越国产票房,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我也希望中国电影在质量上也能超越好莱坞,那是我们也会为自己国家的电影感到自豪!
《李米的猜想》、《万箭穿心》,还有虽然不是当前时代但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大明劫》......太多太多了。这些电影当时都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最终的票房就是没多少。实在是让人惋惜,有的时候我也在想,冯小刚说的那番话,虽然他说不恰当,但我们的观众,有一部分吧,垃圾肯定说不上,电影的鉴赏水平肯定是有点不高。
不说别的,说说去年大火的一部爱情片《前任3:再见前任》,没有在情人节、白色情人节、七夕、圣诞节中的任意一个节日上映,却选择了在圣诞节后元旦节前夕上映,还面临着与冯小刚导演的新作《芳华》、陈凯歌导演的新作《猫妖传》正面相逢,年底的贺岁片从来少不了两位重量级导演的身影。
一年下来能引进国内的大多是好莱坞大片或者其他国家十分优秀的电影,但是和国产片数量相比简直九牛一毛。即便好莱坞电影票房大卖,也不可能超过国产电影。有的明星在中国人气很高,所以很多粉丝还是愿意为了自己的爱豆们买单。这一点每一个国家都一样,当红明星带来的效应无可估量。
.除此以外,院线排片也是不得不提的。排片是各大影院根据自身盈利目的,做出的电影节目放映的时间及场次。中国的影院被几家大集团所垄断,在排片时具有绝对的掌控力。从方励为《百鸟朝凤》磕头下跪,到冯小刚为《我不是潘金莲》怒撕万达院线等,已经说明,我国影视市场发展的缺陷。
从国人自身说,一种严重的文化不自信,笼罩在每个人身上。相较于国产,大家更认可外国的。还有,就是我们的片子无论是题材或是叙事更中国性,适合的群众不广泛,局限性很大。而国外的片子总是站在服务全世界民众的高度,人家的片子更磅礴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