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抗战史波澜壮阔,其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集体、重大战役、传奇故事十分丰富,这些都为抗日剧编创提供了可观的素材库。同时,拍抗日剧最安全最稳妥。其他剧种或与其“政治不正确”相关,或只是贴合时下的短暂热点,长期效益支撑力不足,而抗日剧拍摄质量、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虽各有不同,但政治立场都是正确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至少前期不会有限播或禁播的限制政策。我国的电视剧审查制度层层把关、颇为严格,尤其是政治立场成为把关的重要标准,所以“政治正确”的抗日剧过审容易得多。
社会上就是洒了一地屎也会有人看的。问题是这类神剧把凶残狡猾的侵略者或者演得像低能儿的样子,或者演得像坭揑纸糊的玩偶,或者把我方演得像义和团冷兵器土地雷能轻易完胜机枪大炮,甚至可以手撕鬼子,扔手榴弹可以炸掉在天上飞的飞机。这类电影既歪曲历史又使人以为残酷的战争像小孩子玩打仗,对反侵略战争的认识陷入错误的轨道,甚至会误认为日寇很容易打垮,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是多余的,将会给历史和今后做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抗战类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风靡一时,而一些抗战剧中荒诞的剧情、台词、人物形象却成为众多网友调侃和专家学者批评的对象,尤其是这种通过解构历史,设置生命游戏,对抗日战争历史武侠化、言情化、色情化,进而达到消费娱乐的目的更值得思考。“抗日神剧”的涌现尤其深层次的环境因素,其中呈现出的历史观建构则更值得我们反思,进而引发我们对待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所应有的立场和态度的思考。
“抗日神剧”并非单指某部抗战类影视作品,而是指在故事情节中出现演员台词、道具场景与史实严重不符,情节过分夸张甚至过分血腥、色情的镜头的一类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自2011年至今的抗战类题材影视作品占据着电视剧市场的一大比例,但质量参差不齐,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频频出现,因此被网友称为“抗日神剧”。
大部分观众渴望中国式英雄和合家欢式结尾。在大部分抗日神剧受众眼里,好人一定活着,坏人必须死。而事实上在战争当中真相却极其残忍。一直以来也有好的抗战剧,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但这类剧吸引不了观众,因为太真实也太残忍了。
包子雷。《敌后便衣队传奇》中男主人公马洛自称爆破王,研究了各种各样的雷,蔬菜雷,包子雷,尿液触发雷。我就不明白抗战时期物资多紧缺啊,还有这么多蔬菜包子给你浪费?另外这种能吃又能炸的雷到底怎么发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