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的说学逗唱其中的唱是太平歌词,但近代电视新相声的代表人物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没有系统的相声根底和从业基础,不过是学了几段相声就开始成为大师,翻来覆去就那俩段子。还误导人们认为唱就是唱歌,学就是各种学习别人的演唱风格,有流行歌曲和各种曲艺,包括京剧类。其实这统统叫学,不叫唱,唱只是太平歌词。衣着长衫也只是从德云社开始兴起,不仅仅是是一个形式,更多的是相声艺术的文化回归。
相声大师马三立曾经说,早年间,相声演员都是比较穷,上台表演穿什么的都有,后来慢慢发展才有了相声大褂,最初的相声大褂是非常有讲究的,而且颜色主要是以黑色、灰色、青色、蓝色为主,基本上都是暗色调,目的就是让人忽略服饰,只关注相声演员的表情和语言艺术,而且如果不是相声里面的剧情需要,连袖子都是不能乱动的,因为随便一个挽袖子的动作都可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相声的表演。
是自抬身份吧。本人对相声的艺术史并没有研究,但是,经常喜欢和一些老先生聊天。L什么宝字辈,文字辈,都是我的聊天对象。就这个问题也曾问过他们,居他们说,解放前,对服装并没有特殊要求(除非进剧场演出,进剧场也是喜欢穿长衫而已,为了显示跟别人不一样,有文化。)到解放以后,因为社会服装比较单一,有的演员觉得穿社会服装不适合说相声,就又把长衫穿上了,慢慢的也就约定俗成了。
现在穿大褂最多的演员应该就是德云社的了,德云社几乎所有的演出,演员都穿大褂出场,大家可以看到,只有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在演出中才穿刺绣的大褂,在德云社,穿刺绣的大褂代表你是角儿,可以靠着你养活一帮人,挂出你的名能卖出票去,而其他一些演员在演出中会穿颜色比较亮一点的衣服。这样会让观众加深对演员的印象。
我觉得说相声穿大褂舞台效果好,不是要求穿大褂,而是大褂最合适,舞台美,穿花里胡哨的衣服太抢戏,穿大褂比较规矩,跟整个舞台表演也能和谐一些,而且大褂还有道具的作用,西装也行,其他的也不是不行主要是不好看,服装主要还是为表演服务的,到不是什么讲究。
穿大褂可以说是从德云社兴起的吧。穿上大褂后,就比较集中于演员本身。如果穿平常衣服上台,就会把精力放在衣服上。会去看演员衣品,看品牌什么的。穿大褂的话就可以集中于节目(肯定有很多人看小姐姐跳舞只是去看那些‘简单’的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