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心理素质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太多的电影把主角塑造成了不知疲惫,没有感情,不畏生死的超人战士,但是在《红海行动》中,我看到了我们的战士防弹衣里面的照片,观察手面对子弹时候的惧怕,一群人在躲着的时候,特战队员满脸的汗,急促的呼吸声,眼神里面透露出来的不安的情感,近身格斗厮杀那段,用牙咬,用头撞,断掉的手指,被炸烂的左脸,被手雷炸掉的胳膊,那才是战争真实写照,这才是血肉铸造的人。这部戏的意义就是在那提醒些大部分宣扬中国不战论的喷子,还有一些键盘侠理论党,不要总觉得自己懂得很多。
感觉我的一位当空军军官的高中同学说的挺不错的:这部电影拍给那些整天觉得中国军队软弱,没事就要说军队的人不好,告诉他们中国军人出生入死,保护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安全;再有一些人是觉得中国军队天下第一,一言不合屠日灭美的人,告诉他们打仗是要死人的,战争是不讲道理的残酷,即便背后是坚船利炮,战士的装备和素质碾压恐怖分子,只要几颗子弹,也还是会会断手断脚,甚至失去生命。
电影表现的就是一场任务,然后就是小队陷入孤立境地,面对如丧尸一般不怕死也打不完的敌人,誓死突围,过程惨重,有人死亡有人归来,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对战争尺度的描写,就像《血战钢锯岭》那样粗暴直接,一个炮弹下去,人都是“平面”的,散落的到处都是,还TM给你看特写,这就是传说中的“人无完人”。我觉得这片算是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尺度最大的一部,很直白的传递给观众,这就是残酷的战争啊!
电影没有政治分明的纯正义与纯邪恶,没有无敌嘴遁,没有煽情回忆杀,没有非得把前因后果解释清楚的旁白,没有尴尬的感情线,没有因为忘带自家祖传信物必须回去拿而置主角于危险境地的侨民,没有哭喊着找妈妈死活不逃生的熊孩子,没有猪队友,没有立志要拯救全人类的大英雄。有的只是任务,只是保护中国人不受侵害的决心。一路看下来特别舒畅,没有让人上火的情节,没有傻的不会抉择的队员,我很欣慰。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其他国家影视作品中不再是耍耍流氓搞搞小聪明这些投机的形象,更多的是无法撼动又值得托付和信任的大国形象。我希望在以后的影视作品中,也能更多的看到像《红海行动》这样,女性角色不再是调剂情节的点缀,而是作为不可缺少的一员,正向推进整个故事发展的影视作品。
对剧组来说,这可能是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事。对海军来说,这就是一次行动、一个任务,需要经过不同部门去下达命令,要所有人的配合来完成。也就是说,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军备调动方式,跟海军真实作战的模式是一模一样的。以,林超贤的压力是来自工作情绪的压力、现场调度的压力。展现着中国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