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推广“断舍离”思想。深入的分析后我发现这代表了一种“利己思想”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当一个人抛弃了过去,抛弃了价值低的东西,他的内心到底是荒芜冷漠还是虚假的充实。你帮过他,但你现在没有了价值,果断舍去。接过一个责任,发现自己的损失大于收获,果断推掉。断舍离源于日本,在衡量了别人的生命和自己的获利后选择了屠杀的国家。适当精简可以腾出一些时间空间给更爱的人,但是极简主义不是简单主义,他是一种让人心寒的,用绝对理智砍断感性的极端主义。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八个字一定要牢记在心,生活中抛弃某种”物件?或者回忆?又或者哪个人“的时候应当有个标准为前提下。如果是物件,价值低,又占空间,这时候你可以想想,你想成为什么的人,这些物件会影响到,对你的整体影响到什么了,如果没有价值,潜移默化总会让你思想渐渐改变你的个人品味,美好干净整洁。
我觉得应该是没有深入去了解断舍离。断舍离并不是片面的去舍弃不需要的物品,那样也只能叫“舍”,断舍离的精髓还是在于“离”,通过“断”和“舍”的手段,达到“离”的一个状态,从而给心灵腾出空间,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如之前的一个答案所说,是一种生活哲学,为了拯救那些深陷在纠结状态中的人而创建的。
如果,你喜欢热闹一点、怀旧一点,随意一点,那么断舍离可能会使你不舒服,甚至心灵缺失。也就没必要断舍离了。如果一家人取向不同,那就只有调和了。我喜欢屋大够折腾,走到哪随手一拿就能用的生活。也喜欢那些物品承载的回忆,带给我前进力量的感觉。
断舍离是为了让自己舒适、快乐。首先,要看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居室内环境?我喜欢美观、合适的功能、简洁一些。而现在达不到,我就可以用断舍离这个手段来帮我精简。当然,我会为自己的爱好保持一些用品。这样,我会感觉住得舒适,当然,也高兴。
快生活把慢生活彻底的赶走了,在有了断舍离之后,人们更难发掘细节的美了。没用了,就丢掉。用不到,就别要。我感觉到一种难以描述的恐惧。不管是什么情况下,该抛弃还是得抛弃,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因为缺少,我们才会想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