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今的电影市场来看,好电影未必有好票房(比如《百鸟朝凤》,《绣春刀2》),而好票房的也未必是好电影(比如《x妖记》系列)。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很简单,如果把电影市场比做菜市场的话,那就很好理解:市场大了,卖肉的多了,谁能保证绝对没有注水的猪牛肉?但注水的肉也照样有人买,因为这玩意儿它切起来不粘刀。至于如何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我觉得目前只能靠口碑,因为影片的宣传营销和明星效应很容易有水份,网站的评分也不排除有水军的存在,这个时候就只能从那些身先士卒的观众口中获取信息。建议多关注一些电影公众号,那样会省下不少票钱。
我觉得评分高低与票房无绝对关联。因为票房有多个因素决定着,并不完全取决于单个因素,只有变量也达到最佳效果才会成就最想要的票房。但是,作为一名导演,一名演员等工作者都应该朝着一个目标奋斗,那就是拍出高质量影片。成就高票房的必要条件就是你本身即是一部好电影,当然不排除特例。就像现在的全球票房冠军《阿凡达》,单单制作成本就有2.37亿美金,制作时间更是漫长有14年之久,可见其质量几何。补充一下,在此之前的全球票房冠军也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没有偶然的票房,只有绝对的付出。
不一定 《赛德克巴莱》就是一个例子,它是由台湾导演魏德圣执导拍摄,成片制作完成时花费了1 亿四千万人民币,大家一定都熟知他的另一部电影《海角七号》这部电影曾被视为台湾电影奇迹。在艺考时我们班看得真的是全班落泪。它失利的原因可能因为他的片名过于拗口,难记。第二可能大多数大陆的观众不了解雾社事件,第三就是剪辑了,原片4.5小时被硬生生剪成了2.5小时。
好口碑的电影不一定有高票房。好口碑的商业电影一定有高的票房,国产电影例如《战狼2》《红海行动》《西游降魔篇》等等。好莱坞电影例如《复仇者联盟》《阿凡达》《哈利波特》等等。好口碑的非商业类电影基本没有高的票房,国产电影例如《大象席地而坐》《百鸟朝凤》《三峡好人》《二十二》(没有几何数量级的那种爆炸性票房)等等。
这个真不一定,没有这么绝对的一说,比如忻钰坤导演的《暴裂无声》,可以说是爆裂的口碑,无声的票房,再比如《狗十三》,《四个春天》都是口碑炸裂的电影,可票房不尽人意,但国庆档《李茶的姑妈》,口碑一路跌,但是票房也不低。所以这种事情真的不能一概而论,口碑≠票房,有太多因素决定了。
我觉得电影的特效做的越来越渣,宣传电影的时候说制作成本却越来越高。很多电影口碑很差,但是票房却奇高,像《小时代》系列电影,真的就是各种撕,没特效,没演技,票房还有好几个亿,还出续集,一部接一部,票房还是那么高。电影可能得迎合市场票房才会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