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爷能不能拍出好电影,要看他的精力。毕竟年龄已经在那里了。
有人说每个作家或者导演一生都是只讲一个故事。王家卫就是典型的一个故事能讲一辈子的导演。
但是第五代的导演有些特别。这一批人大部分都是比较纯粹的导演。也就是说他们大部分人都在导上面特别突出,但是对于剧本的把握有些问题。
他们会在电影里面添加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是他们基本上不会创造故事。
比如国师就在色彩,构架和情怀上的十分惊艳。而且国师在大的场景调度和演员的调教上超人一等。
凯爷则属于才华横溢型的,这种内型的都属于那种要么惊艳要死,要么跳脱让人看不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凯爷拍电影的时候喜欢在故事背景里面融入时代变迁。
也许是因为霸王别姬太成功了。让人的命运和时代融合的很好,所以他执着于这个。但是这种东西加一点很嗨,加多了会死。
就拿猫妖传来说,其实本身如果只是讲成一个爱情故事的话。这个故事肯定可以讲的完美。可惜这个电影不是这样讲的。凯爷把故事开头讲成一个有些诡异的爱情故事,结果镜头一拉却是整个大唐盛世到落幕。
结果整个故事好像就像在赶似的,每个人都小跑向前,让一个故事满到溢出。
要是凯爷可以拍成两部或者三部就好了。故事讲慢点,留白多点。猫妖传就可以让凯爷重回巅峰。
相信凯爷肯定是可以拍出好的电影的,就怕没有投资商。
陈凯峰肯定还能拍出牛的电影,毕竟积累在那里,人文素养在那里。有眼界的人做出的东西未必让人觉得牛,但肯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在我看来,这时代能作到焕然一新就是牛。但陈凯歌最大的障碍是他的身份他的地位。犹如一种食物到达了米其林的级别,再去摆个地摊去迎接这尘世间不那么彬彬有礼的芸芸众生。很尴尬。而且还不是面子拿不下来的问题。陈凯歌前面几次失败,足够他谦虚的资本了。但问题,陈已然不是一个艺术家的前提,而是一个商业体。商业这玩意到达了一个地步,可以变换跑道,但决计是 不允许从头再来。这个意思说准确一点,苹果手机做到今天。只能在这基础上精益求精。而不是以一代的热情重新做一个新一代出来。
我认为他一直在拍好电影。《无极》,《妖猫传》都是有着诗意的好电影,相比《霸王别姬》,我相信这两部更符合陈凯歌导演对自己的要求。《无极》里说,有了渴望就有了自由;说,我终于明白了,我没有对不起任何人,我最对不起的,是我自己。《妖猫传》里,李白因为一句妙手偶得的诗留下了泪水,白龙可以为了一句我懂付出一切,道士说,幻术中也有真相,谎言中也有真爱。看似闲笔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白居易为得一句诗袒胸在大雪中思索,隐喻的“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都是如此的让人意犹未尽。《霸王别姬》是很好,但是其实并不是陈凯歌式的诗意风格,太沉重了。个人还是更喜欢这种诗意的表达吧。
就导演陈凯歌来说,他和和国师都有个毛病,就是讲故事的能力稍弱。陈凯歌更注重电影的氛围,他拍出来的电影往往很具有诗意,国师是更注重电影的画面和色彩。编剧芦苇就恰好弥补了这个问题,芦苇曾说过他是按照商业类型片的模式来编写的剧本,他让这个故事变得工整、“好看”。其实“好看”是一部电影能够成功非常关键的要素之一,恰恰也是陈导这部电影和他的其它电影最大的不同。就比如陈导最近的《妖猫传》,如果叙事能够再精简一些,故事能够再“好看”一些,也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的。可能对于陈凯歌来说,相比导演,他认为自己更像是一位诗人吧。
他肚子里有货,但是现在的他缺乏能力用现代化的镜头,摄影,特技讲好他的故事,我不能说他多年来没有学习掌握好电影特技在拍摄里的应用,但是陈凯歌是一个精而不博的导演,道士下山、妖猫传的症结就是应用的特技效果与剧本故事的内容匹配不上,或者说故事内容支撑起的电影骨架比起特效要单薄、干瘪了些,这就说明陈凯歌能力也是有极限的,他不能让华丽的特效与他审美构造出的故事平衡,有机结合,两方面不均衡了。如果不能克服这一关,指挥好现代化电影工业的同时讲好故事,就拍不出好电影。
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一位普通观众,如果不了解陈凯歌的导演历史,只看过《无极》和《道士下山》,的确很难把它们和举世无双的《霸王别姬》联系在一起。在直观印象上,我们更容易找到前两部电影的共同点:精致的画面、戏剧化的对白、深奥宏大的)主题以及支离破碎的故事。而《霸王别姬》作为华语电影巅峰,讲述了两位京剧名伶五十年的爱恨情仇、生死别离。虽然片长达3个小时,却一气呵成,没有一分钟累赘。在好好讲故事这一点上,《霸王别姬》要远远超过《无极》和《道士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