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时,更多是为了对方开心以及家庭和谐,是一种一时的解决方法,而且某种程度上呢,也能增加对方的被满足感,提升感情浓度。但是妥协带来的问题是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一旦形成了妥协的规律,问题的处理模式就难以改变,终于也常常是破坏性的争吵才能打破这种不平衡的平衡。而回避呢,更多的是让自己开心,无视摆在眼前的问题和被回避方的情绪,对于感情常常是一种伤害。但是对于人格独立的夫妻和情侣,回避是一种让双方冷静下来,得以走向商议和讨论的这一正途的方法,从这一点来说也是有他的益处。总结,家庭生活中无法做到时时理性,我们需要的是有原则的妥协,有感情的回避。
回避是双方互不退让,避开而不谈核心矛盾;妥协指以底线为原则的退让。我始终觉得妥协中间包含了些许无奈,而点滴无奈的累积早晚有一天会爆发。如果双方都是很理性的人,可以做到互相让步当然好,不幸的是身边很多朋友都是以一方妥协为主(没有理论数据支持,纯属我看到的一些。。当然也有能够互相包容理解的),时间久了就会有所谓的累了一说。我不喜欢妥协这个词,就自己性格而言,我更倾向于暂时回避,避而不谈,等大家都冷静了再谈,谈不拢就再暂时冷静,直到某一次互相能够有认可对方的倾向,不觉得自己按对方的意思做是在妥协,是在委屈自己,而是心甘情愿,才是我想要的。
个人而言,妥协是因为爱,回避是因为不够爱。在一段家庭关系里,没有百分百的坦诚和百分百的信任,更爱的一方往往乐于让步,主动把唇枪舌战中的“胜利”让给对方;回避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褒义的词汇,它最多只能代表“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但我不认为是我的错。”所以,家庭中妥协的人比回避的人常常有更多爱的忠诚与付出。或许表达不适,仅为个人想法。
妥协, 是指在冲突双方互相让步的过程中以达成一种协议的局面。通过沟通交流,让双方达成共同的认识。回避指的是对于发生的冲突采取避让的方式。从态度上讲,妥协是主动交流之后产生的结果;回避则是拒绝沟通,被动地将问题置之不理的过程。但是单方的回避会演变成单方的妥协,因为它没有解决问题的本质,使得问题继续发展下去。
家庭和睦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付出,妥协也是为了维护家庭和睦。在一件事情中,没有谁对谁错,只有忍让和相互理解。为了家庭和睦有时候有一个人需要妥协。回避我觉得可能是有时候有些问题很尴尬没有办法直接被解决,那就只能回避了。总之这两种方式都是为了维护家庭和睦。
我认为妥协是婚姻必须存在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另一个你,何况婚姻这么考验和谐的关系,没有妥协没办法维持婚姻,当然妥协一定是相互的,如果一直是一个人在妥协,可能这婚姻也不能长久。求同存异是必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