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影视制作公司工作过几年,这个问题我以职业者的角度,从工作人员失误、制作周期紧张、官方问题及噱头3方面简单说一说。一、工作人员失误
现在很多人都通过一些幕后花絮知道,一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其实完全是零散的,真正的拍摄并不是按照观众看到的播放顺序来进行制作的。正是由于影片的各个镜头是分开拍摄的,所以在实际的现场里如果在拍摄同一镜头时,出现了诸如NG、临时改戏、补妆等事件,都会造成拍摄画面的布置有细微差别。
(图片来自网络)
可以这么说,穿帮镜头最初是出现在拍摄现场的,这部分的失误通常源自摄制组的道具和场记人员,而一部影片最终完成于后期制作与剪辑,这里也是影片的最后一道关卡,通常大部分失误都会在后期和剪辑人员这里得到补救,然而难免百密一疏。
二、制作周期紧张
作为后期制作人员,最大的抱怨就是时间不够用,先不说国外大手笔3、5年的超烧钱制作周期,笔者参与过的国内影视制作,分给后期人员的时间,往往只有3-6个月。
这个制作周期对于制作人员来说十分紧张,为什么呢?以电影举例,电影作品一秒通常由24个画面组成,按照一部电影平均时长120分钟算,这就意味着就有超过1000万以上个高清画面,而一个成熟的后期制作团队通常规模也就三五十人,一些大公司的团队人员会上百,但是这种规模的并不多。
(图片来自网络)
在制作中,这些工作人员还会按照具体的工作内容,至少分成特效、合成、剪辑三个组(当然还有不少细分,这里就不多说),所以那么多的画面分摊到每个制作人员头上都是非常大的工作量,这中间还会穿插导演等领导很多次的修改和指导。
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最优秀的后期制作团队也难保证每一个镜头的完美无误,实际上很多高投入超精良制作的经典影视作品里,也有相当数量的穿帮镜头。比如《变形金刚3》就被找茬出90个穿帮镜头、《加勒比海盗4》也有52个穿帮镜头。
三、官方问题及噱头
最后,不得不说现在一部分影视作品确实是粗制滥造,原因大家也都明白,无非是走流量蹭热点消耗当红小明星的粉丝经济,这部分笔者不好说什么,毕竟人家有人家的商业目的。
这样的影视作品,绝大部分经费都花费在演艺人员的演出费上了,轮到摄制与后期,自然从经费到周期都无比紧张,所以出来的质量自然不能有太多期待。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穿帮镜头应该由哪些工作人员站出来负责,仅仅是就事论事,毕竟一部影片从零到上映,工作量确实十分巨大,也包含了许多人的心血。
总之如果是经典的上佳影视作品,我们不妨抱着学习的心态观赏,那些穿帮镜头也都算是观赏过程中的趣味,如果是泡面式的快餐作品,不妨一笑而过开心就好。
不知你可否听说过一个词,叫做“百密一疏”。
一部影视剧要拍出来,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这个工作量是十分庞大的,难免会有什么细节被忽视了,于是便出现了所谓的“穿帮镜头”。
还有一种情况是逼不得已的,有些情景实在是难以被拍出来,就只能用别的来替代,但是别的镜头看上去又很容易被穿帮,可这也没办法啊,因为也只能这样了。
还有就是古装剧容易穿帮,因为古装剧的难度较大,加上需要编剧和导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所以穿帮镜头可能会比较多。
自己没有去拍过,真的不知道穿帮镜头竟然是如此容易出现的……
上学期,我和室友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时长为3分钟的微电影。这部微电影,真的是让我呕心沥血啊……因为它对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所以我真的很认真,很努力地想让它更完美。
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紧,最后的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吧。我看了一遍,觉得穿帮镜头还是蛮多的。有的是由于拍摄过程中的粗心,有的是场景没清理干净,有的是相同场景不同的几个镜头间位置有点对不上。
但是我们在拍的时候确实已经够认真,够仔细了,最后出现这种情况,也算是百密一疏吧。当然,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设备太有限了。整个拍摄过程中,除了道具之外,就只有唯一一台摄像机了……
只有一台摄像机,拍相同场景不同角度的时候,我们确实不太好拍,这就导致了后来剪视频的时候,位置难以吻合,于是就会出现所谓的“穿帮镜头”……
总之,我认为,出现几个穿帮镜头还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别太过分……
制作团队只是把自己制作的东西当做一个任务,当做自己可以捞钱的一种工具。对于自己的作品不尊重,自己不负责任,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市场也没有更多的选择造就一个更加竞争残酷的市场,都导致了我们现在的影视作品质量下降。
有很多制作团队只是抱着做一个商业产品的心态去制作影视作品,是把自己的东西当做完全流水线的东西在摆弄,没有自己下功夫,没有自己严要求,更没有把做影视看做是做一个艺术品对待,自然就做不出好的作品了。
从现象上来看,在台词上边闹出的笑话大多是制作团队里边的编剧只想着完成团队安排的字数任务,刷卡上下班导致了前后逻辑的混乱;而道具的超时空使用则完全可以看出整个团队道具组的不用心。而从实质来看,就是投资人只是做惯了商品,所以对于文化产品还是按照以前那一套来运作,以为只要自己的东西里边有那几个小鲜肉露脸,自己能够花重金请来当红大牌,自己投资的就一定会大卖,就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收视率,就一定可以有好的票房回报。说到底,就是他们自以为是的聪明的认为观众都是傻子,都是为了坐下来看屏幕里的那几张脸的。
当然了,还有一些逻辑错误是因为我们身受十多年的素质教育,自己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所以是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以前发生的事情,所以不假思索的就说出了一些神剧里边才会出现的台词,比如“八年抗战又要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