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良好的听力相关的,是审美。怎样是美,也就是拥有审美的意识。如果有审美意识的话,就可以抓住美妙的音。另外,志向也会提高哦。我觉得平时就在听有名的唱片或者有品味的音乐的话,是可以培养这种感觉的。用服装打比喻的话,就是跟时尚相邻。是否有审美意识,决定你能够知道什么是帅气,什么是土气。这种审美,确实是天生的。另外,想要掌握的话无疑是越快越好。但是,零基础的成人学生也可以在之后的训练中克服。良好的审美意识是可以打磨、培育出来的。我认为,这正是讲师的任务。
擅长模仿的人。其次是就算不擅长,但是有打算去模仿的人。虽然有些学生觉得听了一就懂了十,但这是不行的。我觉得学的好的学生,是那种给了指示以后,哪怕只有一部分,也会认真做好的人呢。那些想自己去上颜色的学生也不能顺利进展下去。当中有些学生也会去模仿CD,但结果变成了声音没有内容的演奏。这并不只是成人学生的个别案例,也有些孩子非常热衷学习,自己去看DVD之类的去学习。但是曲子虽然是郁金香,但是手和身体有多余的抬高,晃动等,已经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脱轨了。这样的事情,就算是指导到现在的成人初学者也是有的。
形容一首乐曲的时候,不要用好或者不好评论他的技巧,换成用形容词去描述他。人家和你谈论的时候八成并不是想听你用术语点评,因此告诉别人你的感受,话题应该就往你应付得来的方向走了。比如“这首曲子给我的感觉很清爽”肯定胜过“这首曲子跳音真多”毕竟你不是真懂,那就别把话题往专业上面引了。
我是一个成年人,懂得自我约束的成年人。我已经学会如何高效率地专注完成某件事了。我在练琴的时候,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我躲在狭小的琴房里,再苦再累从不分心,若要非要用中文形容钢琴的声音那就是抑扬顿挫了。
没事时候就喜欢听点钢琴曲,感觉挺好听的。但是,其他人看到了,就会很惊讶地看着我说:“你听得懂吗?”实话,我真不知道如何回答,被他一问就语塞了。感觉我好像失败一样。但是我会利用中文来帮助我。
为了弹得更好,最好的、有效果的是A到D面里的B面的位置。再进一步最大的黑色圆圈的位置是最理想的。如果是中等的黑色圆圈的话,老师的水平不需要期待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