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文笔,更多的在堆砌词藻。不得不说,他文字玩的出神入化。但是他更多的可以归结为一个言情作家。所以,说文笔,推韩寒。说文字,推郭敬明。
郭敬明的作品,堆砌辞藻,无病呻吟,这是文学最大的忌讳。郭敬明写《小时代》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臆想上流社会的样子。内容空洞,拜金主义,三观不正,吸引不了有见识有阅历的读者。韩寒的作品锋利,一针见血,黑色幽默。《长安乱》《一座城池》都不错。韩三篇一出,有一点当代鲁迅的味道。喜欢的可以搜下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韩寒和郭敬明孰高孰低,高下立判!
郭敬明的文笔仅仅是一个初学写作的人喜欢看的那种类型,堆砌辞藻,冗长累赘,无病呻吟,矫情不堪,明明用很简单的句子就可以表达出的意思,非要弄出排比句,显得情绪很饱满。但是对于那些有阅历和有文学积淀的人来说,这种做法就太幼稚了。真正的文学大家,追求的是文字的精确度和成熟度,要像和读者面对面交谈一样,把故事娓娓道来,隐藏文字的锋芒,突显思想本身的质地,而不是把故事变成一个花架子。
我看郭敬明的书是在高中时期,《梦里花落知多少》《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都看过,当时非常喜欢,因为他的文字优美,许多用词和句式都很新颖,很佩服。那时我们要参加高考,要写作文,但是本身经历比较浅薄,只能在文字上做文章,所以都喜欢写散文,多用排比句、比喻句,显得自己有才华。那时候看的杂志也是《意林》《读者》这种专门传授心灵鸡汤的美文,还把很多句子摘抄下来,用在自己写作文上。而郭敬明的书,就是《读者》的加长版。因为它恰恰契合了中学生在那个成长阶段的情绪需要,和在那个阶段的写作文的需要,所以才被推崇。
他的书特别特别好,可以说是人类的精神领导者。平生不读他的书。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认识字。当代国学大师。当然了像我这样的人不陪读他的书。反正我是一个字都没看过。我这一辈子算是完了。
不谈作品内容,只说文笔。个人认为郭敬明文笔灵动,词藻华丽又不炫技,写的很好。韩寒,我觉的更多是幽默吧。现在想一想都不知孰真孰假,到底谁是抄袭谁是代写,反正人家都发财了,不要太多评论,免得又被人说喷子。看热闹图个热闹,开心就好。






